图书前言

 

《休闲学》一书距第一次出版已整整十年。

十年,世界正经历沧桑云变。奇点临近,万物互联,共享经济,大数据与AI革命,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诗意流淌与创意激荡,自由极速觉醒与个人价值崛起,知识爆炸,人类世到来……这个颠覆任何想象的时代悄然来临了。“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后来我发现这种进程还在飞快地加速,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刘慈欣语)身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类正步入一个既激昂又惶恐的新世界。物质繁盛与科技昌明把人类从劳顿中解脱出来,“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玉楼春·春景》)的岁华一去不返,一个以休闲为导向的社会灿然跃现。我十年前在《休闲学》一书中独树一帜的观点,如“休闲学是走进生命的学问,其宗旨恰恰在于重构人们的价值观,以慢和淡使人保持和谐恬静的情绪,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寻找失落已久的快乐”“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休闲史”“休闲是在快乐中发现自我的过程”“快乐是生活第一要义,是人类行为的终极原则”“劳闲界限日益模糊,碎片性休闲日渐兴起”“寻找共趣的休闲伙伴”“时间约束是休闲消费的硬约束”“休闲化工作将引领未来潮流”“休闲家庭成为主流”,等等,已成为当下国民的价值共识和休闲实践。而躬逢其盛的中国人已俨然将休闲视为回归生命与追求幸福的理想生存状态,正向着更崇高、更宽阔的休闲境界迈进。与此同时,文明巨变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毫微秒文化”盛行引发的时间饥荒与追求极致导致的忙碌和焦虑,使人类陷入空前的迷惘中。笙歌鼎沸后,浸润于深度休闲的自由已被无情剥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正面临荒芜的危境。因此,村上春树在《1Q84》里深切地叩问:“人获得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是从一个牢笼里巧妙地逃出来,其实只是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吗?”也无怪乎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会提出“世纪之问”:“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十年,我从逍遥自在的云端坠入黑暗笼罩的谷底。2011年前后,我是一位从容自信、澄净如水的明媚女子,拥有炙热的活力与嫣然的微笑,相信时间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把一盏清茶,执一卷好书,然后就是如风般满世界地追逐美色、美景、美人。在快乐无忧的时光里,被冰雪聪明、才思敏捷的学生围绕,被父亲无尽的爱怜与母亲撩人的美食滋养,我自以为筑造了一个可以种植玫瑰或麦田的小宇宙,顺意而为,一切皆因喜欢。2013年8月,我挚爱的父亲、像大伞一样罩着我的男人骤然离世,我精神的青春期顷刻终结了,我的天空开始飘雪。身体的不适与凌厉的现实,猝不及防的风霜刀剑,使曾活成朗月一轮的我常怀“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落寞与“断肠人在天涯”的忧伤。生命的冬夜,我试图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康德、庄子与老子等精神星座中寻找智慧的灵光,也冀盼能在文学的殿堂里重执暗香盈袖、自在人间的悠然。柏拉图告诉我:“征服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在《那不勒斯的萤火》这本煌煌巨作中,威尔吉利奧则宽慰道:“每个人的孤独背后却印着另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世界上能成长为优秀人类的,一定是迷失过的人。”我虽未有担当大任之禀赋,也注定做不了优秀人类,更不知未来会馈赠给我什么,但这斑驳琉璃的世界先爱我,我无法不付诸真情,而穿越时间的写作是著书人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表达,深邃的思想、灵性的文字具有强大的疗愈力量,既可治愈自己,又能成全别人。于是,撰写《休闲学》升级版成为我冥冥之中之选择。因为书籍及其承载的如珠粒般闪烁的醇思良见曾是我力量与希望的源泉,“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命运深不可近—变化是这世间唯一不变的法则。在人类与个人命运发生指数级变化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竟有一件事没变—2011年出版的《休闲学》在只字未改的情况下每年都在重印,十年间印刷了十一次。在短视频、直播流行,海量优质内容休克的年代,一本五十余万字、价格不菲的学术著作受此礼遇,身为作者的我深感荣幸,自当感恩。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及策划编辑邓婷女士,感谢给拙作提供支撑和泉思的时贤往哲,更要感谢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全国六十余所持续使用《休闲学》教材的高等院校师生。你们是我灵魂的摆渡人,让我拥有在深渊仰望星空的无畏勇气与超然格局。令我倍感欣慰的是,2011年,我从历史、社会、体验、经济和发展五个维度构建的全新休闲学框架体系在师生们庖丁解牛式的解构与剖析中经受住了考验,其严谨性、系统性广受赞誉。因此,升级版《休闲学》的框架与第一版基本相同,但立意更加瑰丽宏壮,内容更加立体饱满,案例更加鲜活生动,文字更加隽永简洁。从网络主播、拼多多到B站、MCN,从小镇青年到特色小镇、诗意城市,从人工智能到人类增强,从超越孤独到心灵重建,近十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新气象,都在升级版《休闲学》的内容与案例中得以妥帖呈现。此外,针对第一版中存在的不少硬伤,包括因资料缺失而引用过多等问题,升级版果断秉持推倒重写的原则,以确保著作的前瞻性、原创性、时代性与趣味性。这种情况就像环绕一个同心作圆,核心未变,但外围的涵盖面越来越辽阔高远,建构越来越精致巧妙,逐步撑起了一个体大思精、周遍含融而一以贯之的浩繁庞杂体系。

我是浙江工商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我国较早从事休闲研究的学者之一,我虽在《经济学家》《浙江大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旅游学刊》等刊物发表过二十余篇休闲研究论文,但建构如此复杂的体系,当然非一已之力所能事功,有几位可爱的小伙伴为《休闲学》升级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他们是:

许智濛(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作为本书的第二贡献人,他的摛锦才华和过人智慧在每章都得以映现,因为他,升级版的文字唯美动人。

韩丽(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十年,一个轮回。新版和第一版《休闲学》都凝聚了她的心血与贡献。作为本书的第三贡献人,她编撰的精彩案例极大地提升了新版《休闲学》的活泼性与可读性。

此外,浙江工商大学杨刚、沈欣欣、章怡(博士生兼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教师)以及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周围也直接参与了《休闲学(第2版)》的编撰与案例整理工作,撰写的字数分别是3万字、2万字、1万字和0.9万字。龙芳、李友如、黄常州、何盯嫣、尹瑞、张明、费芩芳、张宏乾、张挺等都对本书的编撰做出了贡献。千千万万人中相遇且共事,是心有灵犀的天意缘分,是肺肝相示的快意欢畅,我无比珍惜。生命来来往往,你我皆为过客,《休闲学》或许是我们茫茫人海“聚散苦匆匆”的一丝印迹,也是我们来过、爱过、吵过、痛过的一段回忆!

《休闲学(第2版)》是从历史高度,从哲学深度,从多学科融合维度描摹人类休闲进化的书。如果说2011年版《休闲学》的主旋律是“快乐”,阅尽千帆的我这十年无意中扮演了快乐布道者的角色,那么新版《休闲学》的主题词无疑是“意义”。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Live,Love,Learn,Leisure(4L,活着,爱着,学着,闲着)是世间最美的事,是我心中生命的全部意义所在。也许,生活原本就是一场苦难的旅程,“只要活着,总会受伤”(诺尔曼·布朗语),但活着,本身就是意义。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爱,是灵魂深处的懂得和怜惜,是难以呼吸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朝暮晨夕,春秋易序,爱着,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如同心上开出柔媚的花朵,是领悟生命真味的开始,是所有一切的谜底。学着,阅读、思考、反省、开悟,与无数伟大而生动的灵魂相遇,思维的宽度及生命的长度才不会固化,博学多识、豁达包容且云淡风轻的你自会散发出一种独特优雅的魅力,活出真我。闲着,不是无所事事或蹉跎岁月,而是红尘炼心和怡然自得,是在悦耳、悦目、悦心的美妙体验中雕琢自我、彰显生命价值的过程,“是自由、教育与文化的维系,是对尚未消失的人性的维系”(皮珀语),它让生命摇曳生姿、充满意义,让内心藏着生生不息梦想的人类与世间美好环环相扣。就如同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所描绘的那样:“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里,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基于对休闲及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面对人类的休闲困境以及“赫拉利之问”,本书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希望作为读者的您能产生共鸣。

十载光阴弹指过,从未磨染是初心。我与小伙伴以有情、有趣、有品的高价值内容捍卫着我们的初心和理想,用“十年磨一剑”之匠心煅造《休闲学》升级版,愿有缘人得之,愿它有美好的命运,愿阅读者有畅爽的体验。

郭鲁芳        

2020年6月1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