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物联网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运营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简要介绍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

  第2章介绍了物联网的总体结构、形态结构、主要特点、技术趋势及发展前景。

  第?3?章描述了传感器的结构、主要特点与核心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述、组成、安全需求、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第?4?章重点介绍了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及分类,条形码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并且对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第5章对M2M进行介绍,描述M2M的基本概念、标准、RFID技术及M2M技术的应用。

  第?6?章介绍了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层次结构和数据融合模型,并且对数据融合技术与算法做了简要介绍。

  第7章介绍了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包括GIS系统、GPS系统、GLONASS系统、伽利略系统和北斗卫星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第8章对分布式系统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分布式系统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第9章介绍了物联网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结构、软件平台与关键技术。

  第10章重点介绍了物联网系统有哪些测试方法。

  第?11?章重点介绍了物联网的信息安全、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和安全问题中的六大关系。

  第12章介绍了国内外车联网的发展史,并对车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介绍。

  第13章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实现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的内容,并分析了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系。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覆盖面广。涵盖了物联网技术的大部分领域,介绍深入浅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

  (2) 用事实说话。列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说明了物联网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开放性。充分介绍物联网技术的支撑技术及其相互关系,为读者今后进行物联网系统设计提供开放性思维。

  本书的第1~4、6章、8~13章由王佳斌撰写,第5、7章由郑力新撰写。全书由王佳斌统稿。文字打印和绘图由刘佳耀、刘雪丽、李碧秋完成。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侨大学工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再次表示感谢!此外,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书籍和网络资料,在此对书籍和资料的作者、提供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