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本书是职业教育“十三五”改革创新规划教材,根据院校课程改革及教学实际编

写而成。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现代礼仪,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有助于

走向社会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本书由一线教师参与编写,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选取的案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将创新理念贯穿到

教材内容选取、体例等方面,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要求。

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逐渐

形成了一系列共同认可的社会交往规则,这就是礼仪文化。我们青年人应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实践社交礼仪,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本书共分九讲,各讲内容为:第1讲社交礼仪概

述,简要介绍了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概念和特征、基本原则、种类及 功能。第2讲仪

容仪态礼仪,告诉同学们如何修饰仪容、举止形态以及佩戴配饰。第3讲着装礼仪,

详细介绍了不同场合下着装的基本原则、风格特点和选择搭配。第4讲日常交往礼仪,

提醒同学们与人交往时如何称呼与招呼、问候与致意、介绍与名片使用及邀请与拜访。

第5讲商务公务礼仪,讲解了在不同的商务或公务活动中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基本

要求。第6讲婚寿丧礼仪,讲述了婚庆、寿诞和丧葬活动中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第

7讲餐会礼仪,让同学们了解中餐、西餐、宴请和饮品的基本礼仪文化。第8讲文书礼

仪,指导同学们借助文书来拉近与他人交往的社交距离。第9讲国际礼仪,介绍了国

际交往的基本规范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社交礼仪,帮助同学们采取

合适的方式与国际友人相处。

本书在编写时努力贯彻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具有以下特色。

(1)体系完整,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从礼仪文化的起源发展到中外礼仪

的对比,描述了礼仪的基本特征、主要原则和功能作用。从仪容、仪态到着装,塑造

了个人的外在形象。从日常交往到商务活动,从餐会到婚寿丧,不同场合下遵循着特

有的礼仪规范。虽然现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模式,但是文书礼仪依然有它存在

的价值。经济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与国际友人的交往已是常态,

需要我们熟悉国际交往礼仪。

(2)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本书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II

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书中将知识性与趣味性

巧妙结合,形象直观,内容呈现感强,便于学习掌握运用。

(3)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整合。本书各讲引经据典,图文并茂,设有

思考题,通过相关知识和拓展训练等内容将理论贯穿于实践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

(4)贴近学生、教师需求。本书在编写中注重任务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教师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同时在知识拓展中添加

新的实训内容以供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礼仪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建议54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 节

内 容

学 时

第1讲

社交礼仪概述

4

第2讲

仪容仪态礼仪

6

第3讲

着装礼仪

6

第4讲

日常交往礼仪

6

第5讲

商务公务礼仪

6

第6讲

婚寿丧礼仪

6

第7讲

餐会礼仪

6

第8讲

文书礼仪

6

第9讲

国际礼仪

8

合 计

54

本书由曹华担任主编,负责全书框架的总体设计和统稿。各讲编写分别由以下人

员执笔:第1、2、9讲,曹华编写;第3讲,缪露、张丹薇编写;第4讲,樊曼莉编写;

第5讲,黄建编写;第6讲,吴雁编写;第7讲,刘西贝编写;第8讲,庞晓虹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

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了解

更多教材信息,请关注微信订阅号:Coibook。

编 者

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