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精选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层次方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全国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这一领域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这些都对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全国各高等学校精心挖掘和遴选了一批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秀的教学成果,编辑出版了这套教材。教材的选题范围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三个层次,即面向各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与各类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
为了保证出版质量,同时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本套教材将采取开放的体系和滚动出版的方式(即成熟一本、出版一本,并保持不断更新),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力求反映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新成果,使本套丛书无论在技术质量上还是文字质量上均成为真正的“精选”。
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计算机教育用书的出版工作,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教材。本套教材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我社在这一领域的选题范围、层次和深度,以适应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各学校由于条件、师资和生源水平、专业领域等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需求。我们热切期望全国广大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本套丛书的编写工作中来,把自己的教学成果与全国的同行们分享;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是 jiaoh@tup.tsinghua.edu.cn;联系人: 焦虹。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前言
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第3版)“工程制图”是高等学校工科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21世纪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编者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等学校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最新的国际标准,编写了本书。
本书2005年9月出版了第1版,2010年1月出版了第2版。作为教材,本书中先进的理念和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本次再版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功能,内容更加系统和实用;工程制图部分介绍了相关的最新国家标准。
本书基于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定位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现代高科技对设计与绘图的影响,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内容融入传统的教学之中,力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书将制图基础与绘图应用密切结合,重点介绍了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方法。在计算机辅助绘图部分,以实例组织教学内容,初学者可以结合实例,边学边用,逐步掌握绘图技术和读图方法。
本书在编写风格上保持了第2版的特色,并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特点:
(1) 适用面较宽。将计算机绘图技术融于传统的工程制图中,依据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强调现代设计从三维构型到二维视图的设计思想;将三维建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融入到“工程图学”课程中;采用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 2010,强调三维构型设计,有助于学生了解AutoCAD先进的三维设计理念,为学习其他三维设计软件打下基础。
(2) 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更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避免了大篇幅的技术性介绍,以应用为目的,以案例为引导,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3) 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实例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针对每个案例均有相应的“操作提示”,进一步引申讲解知识点和该命令所能实现的功能,并贯穿理论知识,避免常见操作错误,以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 图文并茂,简洁生动。提供了丰富的示例,对于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图解和操作步骤。初学者可以结合实例,边学边用、学用结合。除第4章之外,本书各章都配有相应的习题,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生学习。
(5) 知识系统、内容翔实,重点突出。介绍了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方法,计算机辅助绘图部分从基本二维绘图命令到三维实体生成,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绘图、读图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及进行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
使用本教材时,建议学时数为32~64学时,并安排不少于16学时的上机实践。
本书由孙力红主编,孙力红、梁军、王慧、乐娜、高润泉、郑坚、印平、邬葆苓共同编写,孙力红、梁军、王慧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感谢读者选择使用本书。由于CAD技术发展迅速,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第3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