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公共艺术教育是各级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知识储备,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艺术欣赏”课程正是实施艺术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明确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根据学生选课侧重点以及当下需求,有目的、有对象地编写教材,是有效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最根本前提。

  “艺术欣赏”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学原理”课程。两者虽然都涉及理论讲授,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在欣赏,后者重点在理论。理论性课程虽然也涉及欣赏实践,但它更多的是用实践印证理论。“艺术欣赏”则是用大量的艺术作品给欣赏者以强烈的感性冲击,从中产生美的情趣,用真诚和自信贴近艺术作品,结合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验,调动自己的审美感知,尽情体验美的空间。这正是本教材编写的主旨所在,也是本教材最需要读者了解并积极掌握的重要信息。

  本教材在总结多年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实施及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各类各级院校“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材,精选各类高校学生选课最具有积极性、期待性的五门课程组编而成,内容涵盖视听觉艺术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几大门类,而且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艺术分科界限。本教材以分级递进的方式组织章节结构,突出艺术性、审美性,注重在系统讲解、相互比较中具体恰当地把握各艺术样式的欣赏规律,抓住重点、核心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图文互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着重赏析不同艺术样式如何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集中培养、提高读者的艺术感知能力。

  本教材遵循“勿繁冗、尚精简、抓重点、求深入”的编写原则,与国内同类图书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在章节内容安排上避开国内一些同类图书对艺术门类一味求全、蜻蜓点水式的编写方法,在明确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广泛调研实际,根据学生选课侧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章节。结合代表性与时尚性,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挑选出最具特色的五大门类,按一定的规律,科学地安排了相应的内容,力求条理分明、线索清晰,各章节内容既自成一体,又环环相扣,共同组成艺术欣赏的整体系统。

  (2) 在内容讲解上,力求契合通识类教材的编写原则,运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阐释,并能顺应读图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结合丰富的图片资料,对经典进行浓缩,尽量使读者在对艺术共同美感的整体把握中深刻感知各类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审美因素。以欣赏引趣,在欣赏中导学,使读者在美的氛围中感知、拓展美感。

  (3) 该教材不同于国内一些同类图书的一个最主要的创新点是大胆安排现代设计艺术欣赏,并独立成章。在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设计艺术风靡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引导读者领略现代设计艺术更能使艺术欣赏契合时尚、贴近生活。对当下各类现代设计艺术的讲解阐释,必将使读者获得更多的美感,有助于自我艺术感知能力的增强与完善。

  

  本教材各位编写人员均来自各个艺术门类教学的第一线,且大多数参与编写过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这为本教材的编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段彪负责统稿和全书大纲的拟定,第一章、第二章由王瑜编写,第三章由段彪编写,第四章由周云编写,第五章由崔朝阳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批评、指教,以便进一步修改提高。

  

  编  者

  

  

  

  

  

III

教学安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