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指导书》的编写,以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蓝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精神,及时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并通过教学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深刻认识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强化问题导向,努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短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教育部党组及时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出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检验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效的试金石。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2017年5月,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按照“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的总要求,深入实施《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强调要突出三“大”,即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坚持调动师生、凝聚合力、集中攻坚、增强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中,“大提升”就是紧扣重点环节,以教材、教师、教学建设为突破口,在“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从而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正是在此背景下,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策划和实施了多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本书的组织编写则是其中的一项。本书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学指导书之一,作为与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配套教材试用。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本书在相关部分——“教学内容”和“经典语录”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求师生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把握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本书以专题形式为框架体例,以典型案例为引导,以问题化教学为着力点,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学目的。全书主要包括六大专题:大学之道与我的大学;做个有理想信念的人;做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做个有崇高价值的人;做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主题1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主题2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个有法治精神的人(主题1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主题2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主题3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专题主题的凝练既使教学目的简单明了又直接为学生指明方向,教学环节和内容既紧扣教材讲透基本理论又强调问题意识,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以促成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法律素养,努力优化课程的育人目标和价值。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师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作为参考书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