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2版)人成功融入社会所必备的思维能力与其所处时代能够获得的工具有关。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必备工具之一。2006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eannette M. Wing正式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和体系,该理论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产生的最具有基础性、长期性的学术思想。计算思维是指自觉运用计算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包括一系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工具。未来不论是计算机科学家、专业人士,还是每个普通人,必须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计算思维的呼唤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本科教育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计算思维“第一课”的重任,必须对教学定位、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改革。这种改革不应满足于对原有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而应通过系统规划课程目标、凝练教学内容、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输出”到“能力导向”的课程转型。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6年出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强调了能力建设,全国高校都应以此为风向标调整改进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策略。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全新改版,是与李暾等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以计算思维为主线,串联编排相关知识模块,针对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具有一定规模问题的能力。本书紧扣“问题求解”的目标,与主教材的各知识模块密切配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实验环节,由浅入深地将计算思维培养落到实处,既注重方法、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指导,又兼顾工具、语言和环境等实际动手技能的基础训练。同时,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特色鲜明、自成体系、零门槛要求。因此,除了与主教材配套使用外,也可单独作为各类高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类实验课程的教材,更是计算机初学者自学的理想参考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本书改版的初衷。尽管目的仍然是为选用教材的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服务,但应用目标已从过去面面俱到地传授技能,转型为步步为营地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意识和素养,掌握一些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据此举一反三、拓展思路,逐步构建起敢于面对新问题的信心。本书采取“问题引导”“知识植入”“增量设计”的写作思路,将求解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拆解为多个进阶的步骤,在一步步接近任务目标的进程中,适时植入需要了解的技术背景、工具软件、运用技巧等实验得以展开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软件技能。学生在跟随阅读这些解题步骤的过程中会实际动手经历一些“实验关卡”,仿佛进入一个需要通关的游戏,打通最后一个关卡,问题才能完美解决。这样的设计十分契合现代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成长经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这个过程虽然不可能覆盖所有技能点的训练,但重点放在了分析问题的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知识迁移的能力上。作者试图引导学生得到这样的体会: 在本书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个个设定的计算机应用任务,建立未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去独立完成更多、更复杂任务的意识和信心。

本书共分11章,每章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主题任务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考查点,大量通过程序的视角辅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表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数据库、数值与非数值计算等计算机应用知识,并穿插了主流软件工具的应用以兼顾传统的软件技能训练。这样编排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辅导的效率,而且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灵活的实验组合或裁剪,也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选择学习起点和重点。

实验实施依赖的软件工具覆盖Windows操作系统、搜索工具、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编辑软件、开源数据库和Python编程环境。软件和语言的选择考虑了主流、开源、上手快等因素。因此,只要按图索骥地完成本书设定的任务,并通过综合实验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就能满足日常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精练、系统、循序渐进;语言清新活泼、互动性好,更贴近现代学生思路。每章开头分别针对学生和教师给出了实验目标和建议,并分别配套了电子实验素材(学生版和教师版的电子实验素材可通过下面提供的二维码扫描下载,教师版的密码通过1685601418@qq.com获取),十分方便教学和自学。另外,在涉及Python编程的部分,本书在创新实训平台(www.educoder.net)上提供了配合本书实验的闯关式实训路径“大学计算机基础——基于Python”,该实训自上线发布以来,已有上万学习者使用,是该平台的明星实训路径。

学生版

教师版

本书由周海芳负责总体设计和组稿,第1章、第3章、第9章由周海芳编写,第5章由谭春娇编写,第6章由陈立前编写,第2章、第4章、第7章、第8章、第10章、第11章由周竞文编写,李暾完成了配套实训项目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毛晓光提供了部分实验思路和实验程序。此外,本书还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和网络素材,在此向有关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8年7月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2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