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汽车能源动力由以前的单一内燃机逐步发展为多种能源动力有效利用的动力系统,如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多种形式。为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汽车动力试验技术由之前的以单一燃油发动机测试系统为主逐步发展为多种动力源试验系统,因而其相应的试验技术及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内容和知识是一个极其宽广的领域。为能比较系统地介绍汽车动力系统试验技术,作者与国内多家重点汽车企业工程技术员进行了多次切磋交流,基于本单位相关科研成果,对当今汽车动力系统试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进而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本书是在2016年出版的《汽车发动机试验学教程(第2版)》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较陈旧的内容,增加了车用动力电池试验技术、混合动力试验技术,丰富了燃料电池试验技术。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论述和介绍。
第一部分对汽车内燃机试验系统及装置、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与技术以及整机试验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介绍,这些是从事动力系统试验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以内燃机为试验对象,介绍了国标规定的内燃机稳态性能(起动性能、怠速性能、功率特性、负荷特性、万有特性)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接着介绍了现代汽车内燃机特有而不可缺少的排放污染物试验、电控匹配标定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
第三部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要试验技术和方法。
本书在介绍相关试验内容和方法的同时,还注重对典型实例的讲解和试验结果的分析,这样不仅使学生能了解汽车动力系统试验过程的全貌,也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意识。这些内容对从事汽车能源动力生产、科研、开发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第四部分是书中的附录,附录A列出了作者在历年试验教学中编制的多份教学试验指示书,具体说明了各项试验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试验后总结、分析的教学要求; 附录B介绍了内燃机示功图绘制的一种方法; 附录C列举了试验报告编写范例。这些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本书第1、2、4、5章由黄海燕编写,第2章测试系统部分内容由金振华提供,同时,张磊、李振波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及建议; 第3、4章的部分内容由杨学青提供;第3、6章由黄海燕、肖建华、张文彬合编,第7章由黄海燕、龚庆杰、张科勋、杨学青合编,第8章由阎东林编写,第9章由黄海燕、徐梁飞、卢兰光、江洪亮合编,第10章由沈萍、高尚、王昱、卢兰光合编,第11章由金振华、刘鹏合写; 附录A1~9的试验指导书由肖建华整理提供,附录10的试验指导书由阎东林提供,附录B由学生陈柯夫、李博远编写,附录C选用某公司柴油机试验报告供读者参考。全书由黄海燕统编。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作者所在单位刘峥、王绍銧、杨福源、帅石金、裴普成、王贺武、张俊智、孙进伟、张云龙、胡尊严、邵扬斌等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及来自汽车企业的李维成、李儒龙、龚庆杰、张科勋、朱敬安、熊莹、张磊、李振波、王录波、蒋文虎、任尚峰,魏冲,王众,孟令军、邵静月、邓隆阳等工程技术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不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而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编写意见,谨在此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就作者了解的情况,本书可能是国内首次对现代汽车动力系统试验进行较全面系统论述的专业书籍。由于作者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书中不可避免存在缺点和疏忽,期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汽车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教学的同行专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