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如果已经或正在考虑购买《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那么你可能准备参加认证无线网络工程师(CWNA)考试或希望深入了解无线局域网技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有助于实现你的目标。无线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与众多快速发展的技术一样,无线网络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获得CWNA认证表明IT从业人员具备从事无线局域网行业所需的技能,许多主流Wi-Fi供应商的培训课程也要求学员首先取得CWNA认证。《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旨在全面介绍无线技术,不仅涵盖CWNA考试考查的知识点,也包括设计、部署、配置、分析、支持无线网络所需的技术。每章末尾均附有复习题,可作巩固知识和备考之用。为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还设计了部分实验并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在讨论CWNA认证和考试之前,请注意获取最新信息。建议读者在备考时访问CWNP项目网站 ,以了解当前的考试大纲和要求。
注意:
不要只关注复习题和答案。复习题旨在检验读者是否掌握CWNA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概念或知识点,与实际考题有所不同。只有真正掌握802.11技术,才有望通过CWNA考试。
CWNA认证与CWNP项目简介
准备一门陌生的技术认证考试时,考生不仅要学习不同的技术,也要了解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接下来,我们对CWNP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CWNP是认证无线网络职业专家(Certified Wireless Network Professional)项目的简称,注意不存在所谓的“CWNP考试”。CWNP项目为计算机网络行业开发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培训课程和认证考试,是一种独立于供应商的认证体系。
CWNP项目致力于考查IT从业人员掌握的无线网络技术,而非某家供应商的产品。诚然,《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作者和认证开发人员有时会讨论、演示或指导如何使用某种特定产品,但CWNP项目旨在帮助IT工程师全面了解无线技术而非产品本身。以学习驾车为例,必须通过实际练习方能掌握要领。但我们可能不会告诉他人在学习驾驶福特轿车,而是利用福特轿车来学习驾驶技术。
目前,CWNP项目提供以下8种企业无线局域网认证。
认证无线专员(CWS) 入门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工作涉及Wi-Fi网络的销售、营销与初级支持人员。CWS认证涵盖802.11技术的基础知识,是进入企业无线局域网行业的敲门砖。
认证无线技术员(CWT) 入门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安装和配置Wi-Fi网络的初级技术人员。CWT认证涵盖安装和配置接入点的相关知识,以及配置客户设备连接和使用无线局域网所需的技能。
认证无线网络工程师(CWNA) 基础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希望深入了解射频行为、现场勘测、网络部署以及基本企业Wi-Fi安全的网络工程师。CWNA是CWNP项目最早推出的认证,它奠定了Wi-Fi行业和企业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培训标准,也是获得CWSP、CWDP、CWAP与CWNE认证的先决条件。
认证无线安全高级工程师(CWSP) 专业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希望深入了解企业Wi-Fi安全体系结构的网络工程师。如果部署和配置企业无线局域网的IT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就能最大限度降低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考生必须拥有有效的CWNA认证才能参加CWSP考试。
认证无线设计高级工程师(CWDP) 专业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已经取得CWNA认证且熟练掌握射频技术和Wi-Fi应用的网络工程师。CWDP认证涵盖设计、部署与诊断无线局域网所需的技能,旨在评估IT从业人员是否有能力在不同环境中设计性能最优的应用。考生必须拥有有效的CWNA认证才能参加CWDP考试。
认证无线分析高级工程师(CWAP) 专业级无线局域网认证,针对已经取得CWNA认证且熟练掌握射频技术和Wi-Fi应用的网络工程师。CWAP认证涵盖分析、故障排除与调优无线局域网所需的技能。考生必须拥有有效的CWNA认证才能参加CWAP考试。
认证无线网络专家(CWNE) CWNP项目中最高级别的认证。获得CWNE认证表明IT从业人员掌握当前无线局域网市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要想成为CWNE,首先要取得CWNA、CWSP、CWDP与CWAP认证,然后向CWNE顾问委员会提交申请并等待审查。CWNE申请人至少应具备3年与企业无线局域网相关的全职工作经验,且可以提供书面文件加以证明。此外,申请人必须提交3封推荐信,推荐信须由熟悉申请人工作经历的人士撰写。
认证无线网络讲师(CWNT) 作为CWNP项目认证讲师,CWNT负责向IT从业人员提供CWNP培训课程。CWNT精通无线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是技术和教学方面的专家。为确保学习效果,在使用官方CWNP课件进行培训时,CWNP教育合作伙伴必须聘请CWNT。有关CWNT认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CWNP网站。
如何获得CWNA认证
为获得CWNA认证,考生必须阅读和遵守CWNP保密协议(CWNP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并通过CWNA考试。
注意:
CWNP保密协议请参见CWNP网站。
开始考试前,考生必须同意CWNP保密协议。通过考试后,考生将获得CWNA认证。
CWNA考试信息如下。
考试名称:Certified Wireless Network Administrator (CWNA)
考试编号:CWNA-108
考试费用:225美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题数量:60
通过分数:70分(讲师为80分)
考试语言:英语
考试提供商:Pearson VUE1
预约考试时,考生将收到预约和取消流程、身份证件要求、考场位置等相关信息,还会收到注册和付款确认邮件。考生可以预约数周后的考试,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预约当天的考试。CWNP网站提供购买考卷的服务。
通过CWNA考试后,考生将收到有效期为3年的CWNA证书。重认证需要通过最新的CWNA、CWSP、CWDP或CWAP考试。如果考生向考试中心提供的信息正确无误,将收到来自CWNP项目的邮件,确认考生成绩并颁发相应的CWNP证书。
《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目标读者
如果希望深入了解无线网络并通过CWNA考试,《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无疑能满足你的需求。《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和知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专业水平。
《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是准备CWNA考试的不二之选。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通过考试而非真正掌握无线技术,则《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并非最佳选择。《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适合希望掌握实践技能并深入了解无线网络知识的人士阅读。实际上,许多Wi-Fi工程师将《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作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参考资料。
《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使用方法
《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利用多种手段帮助读者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为参加CWNA考试做好准备。
评估测试 《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在前言的后面附有评估测试,用于检验备考情况以及对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掌握程度。阅读《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前请首先进行评估测试,确定需要学习或复习的知识点。评估测试的答案列在测试之后。所有答案均包括相应的解释,并且注明了考查的内容出现在哪一章。
复习题 每章末尾附有复习题,旨在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结束每章的学习后,请完成复习题并核对答案。如果答错某道题,请再次阅读相应的知识点,确保下次答对。
其他在线资源
实验与练习 部分章节附有实验,可以从《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配套网站 下载相关资源。这些实验和练习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分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例如,读者可以在学习第3章时下载射频信号模拟器以观察射频信号,或在学习第9章和第17章时下载PCAP帧捕获以观察802.11无线帧。
白皮书 部分章节提供无线网络白皮书的链接,这些白皮书可以作为备考时的参考资料。
技术支持
希望Sybex在线学习环境与其他在线资源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读者对在线资源或《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有任何疑问,请联系Wiley的全天候技术支持团队 。
CWNA考试大纲(CWNA-108)
CWNA考试不仅考查射频行为的基础知识与无线局域网组件的特性和功能,也考查安装、配置、诊断802.11硬件外围设备和协议所需的技能。
考试涉及的知识点来自对无线网络专家和IT从业人员的调查。调查结果用于确定各个知识点在CWNA考试中的权重,并确保权重能反映知识点的相对重要性。
CWNA考试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权重如表0.1所示。
表0.1 CWNA考试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权重
考 试 内 容 权 重
射频技术 15%
无线局域网规范与标准 10%
无线局域网协议与设备 20%
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 20%
无线局域网安全 10%
射频验证 10%
无线局域网故障排除 15%
合计 100%
射频技术:15%
1.1 定义并解释射频信号与射频行为的基本特性(参见第3章)
1.1.1 波长、频率、振幅、相位、正弦波
1.1.2 射频传播和覆盖
1.1.3 反射、折射、衍射、散射
1.1.4 多径和射频干扰
1.1.5 增益和损耗
1.1.6 放大
1.1.7 衰减
1.1.8 吸收
1.1.9 电压驻波比(VSWR)
1.1.10 回波损耗
1.1.11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FSPL)
1.1.12 时延扩展
1.1.13 调制: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1.2 应用射频数学和测量的基本概念(参见第1和4章)
1.2.1 瓦特和毫瓦
1.2.2 分贝(dB)
1.2.3 毫瓦分贝(dBm)、偶极子分贝(dBd)、各向同性分贝(dBi)
1.2.4 本底噪声
1.2.5 信噪比(SNR)和信干噪比(SINR)
1.2.6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1.2.7 信号度量转换
1.2.8 系统运行裕度(SOM)、衰落裕度、链路预算计算
1.2.9 有意辐射器(IR)和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1.3 确定与天线相关的射频信号特征(参见第5和10章)
1.3.1 射频视距、可视视距、菲涅耳区净空
1.3.2 波束宽度
1.3.3 方位图和立面图
1.3.4 主动增益和被动增益
1.3.5 各向同性辐射器
1.3.6 极化
1.3.7 天线分集类型
1.3.8 射频链
1.3.9 空间复用(SM)
1.3.10 发射波束成形(TxBF)
1.3.11 最大比合并(MRC)
1.3.12 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
1.4 解释并应用射频天线和天线系统的功能以及可用的安装方法和天线附件(参见第5章)
1.4.1 全向天线
1.4.2 半定向天线
1.4.3 强方向性天线
1.4.4 扇形天线和天线阵
1.4.5 理解不同天线类型的天线图
1.4.6 桅杆/塔架安装
1.4.7 天花板安装
1.4.8 墙面安装
1.4.9 室内安装和室外安装
1.4.10 射频电缆、连接器、分路器
1.4.11 放大器和衰减器
1.4.12 避雷器和接地棒/接地线
1.4.13 塔架、安全设备及相关问题
无线局域网规范与标准:10%
2.1 解释行业组织的角色(参见第1章)
2.1.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2.1.2 Wi-Fi联盟
2.1.3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
2.1.4 监管域和监管机构
2.2 解释IEEE标准制定过程(包括工作组、命名约定、修正案草案、获批的修正案,参见第2章)
2.3 解释并应用IEEE 802.11-2016标准及其修正案定义的各种物理层(PHY)解决方案(包括信道宽度、空间流、数据速率、调制技术,参见第2、6、10、19章)
2.3.1 802.11 DSSS
2.3.2 802.11b HR-DSSS
2.3.3 802.11a OFDM
2.3.4 802.11g ERP
2.3.5 802.11n HT
2.3.6 802.11ad DMG
2.3.7 802.11ac VHT
2.3.8 802.11af TVHT
2.3.9 802.11ah S1G
2.4 确定并应用无线局域网功能概念(参见第6、10、13、19章)
2.4.1 调制和编码
2.4.2 同信道干扰
2.4.3 所有物理层的信道中心频率和信道宽度
2.4.4 主信道
2.4.5 相邻的重叠信道和非重叠信道
2.4.6 吞吐量和数据速率
2.4.7 带宽
2.4.8 通信系统恢复能力
2.5 描述802.11-2016标准及其修正案涉及OSI模型的哪些层(参见第1、2、8、15章)
2.6 定义802.11频段(参见第2、6章)
2.7 了解并遵守监管域要求,解释如何确定监管域内的约束条件(参见第1、2、6、13章)
2.7.1 可用信道
2.7.2 输出功率限制
2.7.3 动态频率选择(DFS)
2.7.4 发射功率控制(TPC)
2.8 解释无线网络的基本用例场景(参见第7、11、13、20章)
2.8.1 无线局域网(WLAN):基本服务集(BSS)和扩展服务集(ESS)
2.8.2 无线个域网(WPAN)
2.8.3 无线桥接
2.8.4 无线自组织网络/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
2.8.5 无线网状网/网状基本服务集(MBSS)
无线局域网协议与设备:20%
3.1 描述802.11无线服务集组件(参见第7~9章、第15章)
3.1.1 终端(STA)
3.1.2 基本服务集(BSS)
3.1.3 基本服务区(BSA)
3.1.4 服务集标识符(SSID)
3.1.5 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
3.1.6 扩展服务集(ESS)
3.1.7 自组织模式和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
3.1.8 基础设施模式
3.1.9 分布系统(DS)
3.1.10 分布系统介质(DSM)
3.1.11 一层漫游和二层漫游
3.2 识别并解释802.11-2016标准定义的基本帧类型(参见第8~10章)
3.2.1 通用帧格式
3.2.2 MAC寻址
3.2.3 信标帧
3.2.4 关联帧
3.2.5 身份验证帧
3.2.6 数据帧
3.2.7 确认帧
3.2.8 块确认帧
3.3 解释定位并连接无线局域网的过程(参见第8~10章、第15章、第17章)
3.3.1 扫描: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3.3.2 身份验证
3.3.3 关联
3.3.4 开放系统身份验证和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3.3.5 802.1X/EAP身份验证和预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3.3.6 BSS选择
3.4 定义802.11 MAC子层和物理层的相关术语(参见第8~10章、第19章)
3.4.1 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PLCP服务数据单元
(PSDU)、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
3.4.2 聚合MAC服务数据单元(A-MSDU)和聚合MAC协议数据单元(A-MPDU)
3.4.3 保护间隔(GI)
3.4.4 帧间间隔(IFS)
3.4.5 分片
3.4.6 物理层前同步码
3.5 解释802.11信道访问机制(参见第8~10章、第19章)
3.5.1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3.5.2 增强型分布式信道访问(EDCA)
3.5.3 请求发送/允许发送(RTS/CTS)
3.5.4 CTS-to-Self
3.5.5 网络分配向量(NAV)
3.5.6 物理载波监听和虚拟载波监听
3.5.7 信道宽度操作
3.5.8 HT操作模式
3.5.9 VHT操作模式字段
3.5.10 HT和VHT保护机制
3.5.11 节电模式
3.6 描述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设备的功能、选择与安装(参见第11、12章)
3.6.1 自治接入点
3.6.2 基于控制器的接入点
3.6.3 云端接入点
3.6.4 分布式接入点
3.6.5 管理系统
3.6.6 网状接入点和路由器
3.6.7 无线局域网控制器
3.6.8 远程办公控制器和接入点
3.6.9 PoE注入器和具备PoE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3.6.10 无线局域网网桥
3.6.11 家用无线局域网路由器
3.7 了解无线局域网客户设备和适配器的功能和作用(参见第11章)
3.7.1 USB适配器
3.7.2 PCI、迷你PCI、迷你PCIe、半迷你PCIe
3.7.3 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
3.7.4 802.11 VoIP手机
3.7.5 专用设备:手持扫描仪、即按即通设备、物联网设备
3.7.6 配置Windows、Linux、Chrome OS、macOS客户端
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20%
4.1 确定适合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的技术角色,描述各种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参见第14、20章)
4.1.1 企业数据访问和最终用户移动性
4.1.2 企业网络延伸
4.1.3 无线局域网桥接
4.1.4 “最后一英里”数据交付: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WISP)
4.1.5 居家办公(SOHO)
4.1.6 移动办公
4.1.7 教育
4.1.8 工业
4.1.9 医疗保健
4.1.10 热点
4.1.11 酒店业
4.1.12 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和大型高密度部署
4.1.13 交通(火车、飞机、汽车)
4.1.14 执法机构
4.2 描述并实施以太网供电(PoE,参见第12章)
4.2.1 IEEE 802.3-2018标准中的条款33(包括802.3af-2003和802.3at-2009修正案)
4.2.2 供电设备(PSE)
4.2.3 受电设备(PD)
4.2.4 中跨供电设备和端点供电设备
4.2.5 功率级别
4.2.6 功率预算和端口密度
4.3 定义并描述各种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基于控制器、分布式、云端、无控制器(参见第1、11、13、15章)
4.3.1 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转发
4.3.2 集中式数据转发
4.3.3 分布式数据转发
4.3.4 控制面、管理面、数据面
4.3.5 可扩展性和可用性解决方案
4.3.6 控制器内和控制器间终端漫游切换:机会密钥缓存(OKC)和快速基本服务集转换(FT)
4.3.7 各种技术的利弊
4.3.8 隧道化、服务质量(QoS)、虚拟局域网(VLAN)
4.4 定义并描述多信道体系结构(MCA)模型和单信道体系结构(SCA)模型(参见第11、13、15章)
4.4.1 BSSID和ESS配置
4.4.2 信道选择
4.4.3 接入点位置
4.4.4 同信道干扰和邻信道干扰
4.4.5 小区尺寸调整(cell sizing):输出功率、天线选择
4.5 匹配针对技术解决方案的无线局域网部署需求(参见第13、18章)
4.5.1 数据
4.5.2 语音
4.5.3 视频
4.5.4 实时定位服务(RTLS)
4.5.5 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4.5.6 高密度部署
4.5.7 占用时长公平性
4.5.8 频段引导
4.5.9 HotSpot 2.0/控制点认证
4.5.10 无线资源管理(RRM)和自适应无线管理(ARM)
4.5.11 自带设备(BYOD)
4.5.12 来宾访问
4.5.13 移动设备管理(MDM)
4.5.14 网络访问控制(NAC)
4.6 确定并记录支持无线局域网所需的网络服务(参见第11、15、17章)
4.6.1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4.6.2 域名系统(DNS)
4.6.3 网络时间协议(NTP)
4.6.4 虚拟局域网(VLAN)
4.6.5 远程身份验证拨号用户服务(RADIUS)
4.6.6 访问控制列表(ACL)
4.6.7 有线网络容量要求
4.6.8 电缆长度
4.6.9 电缆类型
无线局域网安全:10%
5.1 了解应避免在企业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安全机制(参见第17章)
5.1.1 有线等效保密(WEP)
5.1.2 共享密钥身份验证
5.1.3 SSID隐藏
5.1.4 MAC过滤
5.1.5 Wi-Fi保护接入(WPA)使用不当,包括TKIP/RC4的应用
5.1.6 仅采用开放系统身份验证,但有意使用的公用网除外
5.1.7 Wi-Fi保护设置(WPS)
5.2 了解并配置有效的企业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参见第16、17章)
5.2.1 WPA2:CCMP/AES
5.2.2 WPA2个人版
5.2.3 WPA2企业版
5.2.4 802.1X/EAP框架
5.2.5 RADIUS服务器
5.2.6 EAP类型
5.2.7 有效应用预共享密钥和密码短语
5.2.8 每用户预共享密钥(PPSK)
5.3 描述并选择无线局域网常用的安全增强机制和工具(参见第2、15、16、18章)
5.3.1 强制门户
5.3.2 BYOD网络和来宾网络
5.3.3 受保护的管理帧
5.3.4 快速安全漫游(FSR)机制
5.3.5 无线入侵防御系统(WIPS)
5.3.6 协议分析仪和频谱分析仪
5.4 解释并使用安全管理协议(参见第15、17章)
5.4.1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
5.4.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第3版(SNMPv3)
5.4.3 安全外壳第2版(SSH2)
5.4.4 虚拟专用网(VPN)
射频验证:10%
6.1 解释部署后验证勘测的重要性和过程(参见第13、14章)
6.1.1 验证设计要求
6.1.1.1 覆盖
6.1.1.2 容量
6.1.1.3 吞吐量
6.1.1.4 漫游
6.1.1.5 时延
6.1.1.6 抖动
6.1.1.7 连接
6.1.1.8 美观
6.1.2 记录实际的无线局域网实施结果
6.2 定位并识别射频干扰源(参见第14、15章)
6.2.1 Wi-Fi设备
6.2.1.1 同信道干扰
6.2.1.2 邻信道干扰
6.2.2 非Wi-Fi设备
6.2.2.1 占用时长利用率
6.2.2.2 所用频率
6.2.3 干扰解决方案
6.2.4 频谱分析
6.3 执行应用测试以验证无线局域网性能(参见第14章)
6.3.1 网络和服务可用性
6.3.2 VoIP测试
6.3.3 实时应用测试
6.3.4 吞吐量测试
6.3.5 负载测试
6.4 了解并使用验证工具的基本功能(参见第13~15章)
6.4.1 吞吐量测试工具(如iPerf、TamoSoft Throughput Tester)
6.4.2 无线网络设计软件(如Ekahau Site Survey、iBwave Wi-Fi、AirMagnet Survey Pro、
TamoSoft Survey、Aruba RF Plan)
6.4.3 协议分析仪
6.4.4 频谱分析仪
无线局域网故障排除:15%
7.1 定义并应用业界和供应商推荐的故障排除流程以解决常见的无线局域网问题(参见第15章)
7.1.1 了解问题
7.1.2 确定问题波及的范围
7.1.3 分析潜在原因
7.1.4 确定最可能的原因
7.1.5 制定处理方案或上报问题
7.1.6 执行方案
7.1.7 验证方案
7.1.8 记录结果
7.2 描述并使用常见的无线局域网故障排除工具(参见第15章)
7.2.1 协议分析仪
7.2.2 频谱分析仪
7.2.3 集中式管理控制台
7.2.4 无线局域网监控解决方案
7.3 利用企业级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故障排除工具提供的功能,确定并解释如何解决Wi-Fi实
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见第15章)
7.3.1 系统吞吐量
7.3.2 同信道干扰和邻信道干扰
7.3.3 射频噪声和本底噪声
7.3.4 射频干扰
7.3.5 隐藏节点
7.3.6 PoE功率不足
7.3.7 覆盖不足
7.4 诊断常见的无线局域网连接问题(无线客户端的Wi-Fi连接和网络连接,参见第15章)
7.4.1 无信号或信号较差
7.4.2 安全配置不匹配
7.4.3 接入点配置不正确
7.4.4 客户端配置不正确
7.4.5 驱动程序/固件错误
7.4.6 硬件故障
7.4.7 DHCP问题
7.4.8 强制门户问题
CWNA考试术语
所有CWNP认证考试均使用与Wi-Fi联盟和IEEE 802.11-2016标准相同的术语。截至2020年9月,最新的无线局域网标准是IEEE 802.11-2016标准,其中包括在该标准发布前批准通过的所有修正案。在将多项获批修正案(最终版本或批准通过的版本)“汇总”为新标准之前,IEEE等标准组织经常会对标准进行多次修订。
提示:
准备CWNA考试时,考生应熟练掌握CWNP项目使用的术语。《无线局域网权威指南(第5版):CWNA认证教程》定义并涵盖所有术语、缩略词及其定义。
CWNP授权资料使用政策
CWNP项目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培训资料。如果考生利用这类材料通过CWNP认证考试,其证书将被吊销。请访问CWNP网站并阅读《CWNP考生行为守则》(CWNP Candidate Conduct Policy),以详细了解CWNP项目的相关政策。备考前请务必阅读本守则;参加考试时,考生必须声明自己了解并遵守行为守则。
CWNA考试温馨提示
以下提示有助于考生顺利通过CWNA考试。
随身携带两种身份证件。一种证件必须附有照片(如驾照),另一种证件可以是信用卡或护照。两种证件必须有考生本人签名。
提前到达考场以释放压力,并进行最后的复习(特别是与考试相关的各种信息表格)。
仔细读题。不要急于下结论,务必理解题目含义。
考试包含部分多项选择题。对于多项选择题,屏幕底部会提示“选择两个答案”或“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仔细阅读提示信息,了解正确答案的数量。
如果无法确定某道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可以首先尝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当需要做出有根据的推测时,排除法有助于提高答对的概率。
避免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CWNA考试是一种基于表单的测试(form-based test),但考试过程中无法返回上一题。考生必须答完当前题目才能进入下一题,且进入下一题后无法再返回并修改上一题的答案。
合理分配时间。考生需要在90分钟内做完60道题,即每道题的平均答题时间为90秒。答题时间可多可少,但不要忘记,考试时间只有90分钟。正因为如此,时刻了解进度很重要。考生在前45分钟内至少应做完30道题;如果没有做完也不必紧张,请加快答题速度。如果剩下30道题的平均答题时间快4秒,那么还能提前2分钟完成考试。总之,考试时不要紧张,合理分配时间即可。
有关考试费用和报名程序的最新信息,请访问CWNP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