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PREFACE

II 行为金融学

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这样描述塞勒的研究:“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的现实假设纳入经济

决策分析中,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展示了这些人格特质

如何系统地影响个人决策以及市场成果。”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发展很快,许多关于资本市场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考虑了投资者的心

理和行为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并不完整,具体表现为以下

三个方面:第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是松散的,各个研究分支之间缺乏内在紧密的逻

辑联系;第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解释缺乏整体性,虽然其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论解释有着

独到之处,体现出多元灵活的特点,但往往是某一种理论可以解释一种现象却解释不了另

一种相关现象,可以解释个体现象却对群体现象束手无策,可以解释局部问题却把握不了

市场整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同一个现象进行不同的解释,却无法提炼出普适性的理

论框架;第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界限并不清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宽

泛地认为标准金融学所无法解释的问题就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有的则狭隘地认为行

为金融学仅仅是对金融市场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综上所述,认真地思考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严肃地审视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内涵,

构建行为金融学的逻辑框架,促使行为金融学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已成为

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本书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认为行

为金融学的研究体系应包括微观行为金融和宏观行为金融两部分。其中,微观行为金融部

分,主要涉及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类。个体投资者部分主要研究个体投资者的认知、

行为偏差以及行为投资策略问题;机构投资者部分则重点研究行为公司金融。宏观行为金

融则重点讨论金融市场的群体偏差和金融泡沫问题。由于标准金融学是建立在投资者理性

和市场有效性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所以作为行为金融学整个理论体系的研究前提,还需

要对上述两个假设进行必要的讨论,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做必要的铺垫:

(1)针对有效市场假说,介绍有效市场理论面临的现实挑战,即金融异象;

(2)针对理性人假设,介绍传统效用理论面临的实验挑战,给出卡尼曼的前景理论。

参照标准金融理论体系的研究,行为金融学最终还要回到讨论产品的定价问题上,所

以本书的最后部分是定价模型,包括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行为资产组合模型等。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11 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第1 章行为金融学概述;

第二部分为第2 章至第8 章,主要探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

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介绍投资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偏差,金融市场的群体偏差和金融泡沫

理论,此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内容;第三部分为第9 章行为公司金融,主要运用行为金融的

基本理论研究公司金融的问题,如投融资问题、股利政策问题以及兼并重组问题等;第四

部分为第10 章至第11 章,主要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探讨定价模型问题,包括行为资产定价

模型和行为资产组合模型。

由于行为金融的许多理论来源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很多理论体现在一些学术论文和

学术著作中,有些理论比较抽象、令人费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意识到了这一点。

考虑到可读性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更加突出以下

特色:

(1)力图深入浅出,提高本书的可读性。本书尽量做到行文通俗、流畅,同时辅以大

量的数据、图表,以使读者易于接受。对于比较难理解的一些内容,本书以专栏的形式予

以专门体现。在“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章节,

也做了适当的说明。

(2)引入大量实验。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相互交叉

的学科,本书在“预期效用理论和心理实验”“认知偏差”“前景理论”“投资者情绪与

行为偏差”等章节引入了大量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培养读者对金融理论和实践

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引入大量案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案例,为读者阅读和课堂教学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全书各章章末都附有典型案例讨论,通过对案例的研讨引发读者对本章重

要知识点的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行为金融学理论是源于国外学者的研究,由于中外的金融市场存在很

大的差异,所以在研究“股权溢价之谜”“金融泡沫”“IPO 异象”和“股利之谜”等相

关金融问题时,读者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性,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与实践,

要培养独立辨析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具有显著实践性的学科。目前,国内的行为

金融学参考书日益增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

统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策略。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框架合理,力

求反映行为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本书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学院等高校教师共同编写。其中第1 章、第3 章、第6 章、

第10 章和第11 章由吕彦昭编写,第8 章、第9 章由白云编写,第2 章、第5 章由孙立梅编写,

第4 章、第7 章由贾立江编写。吕彦昭、白云担任主编,孙立梅、贾立江担任副主编。吕

彦昭负责制定本书的编写大纲,并对全书进行总纂。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相关著作,借鉴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本书第4 章、

第5 章和第6 章参阅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成果;本书第9 章、第10 章和第11 章参

阅了赫什·舍夫林的研究成果;本书第7 章参阅了理查德·塞勒的研究成果;本书第8 章

参阅了罗伯特·希勒的研究成果。另外,本书还参照了饶育蕾、陆剑清、董志勇、金雪军

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我的合作者白云老师、孙立梅老师和贾立江老师。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奉献,才

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写作完成。

感谢我的研究生胡春月、李博宁、朴晶哲和杨美娟等人,他们为本书查阅了大量的文

献资料,并就本书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重要参考意见。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教材立项专项资助,在此深表

谢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借鉴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成果,并没有一一列出,在此也表示由

衷的感谢!

吕彦昭

2019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