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3版前言

  物理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有人说物理学是科技之母、理性之光,既能派生出许多应用性的专业和技术,又沉淀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美学色彩。

  良好的物理基础是研究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基本保障。物理学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保障。学好物理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能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科学思维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仍保持《大学物理(第2版)》课程体系结构,在总结同类教材的优点和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尽量处理好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自然过渡衔接,使定理的推导论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运算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将原第16章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分解到对应的章节,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和拓展。适当增改了一些与物理学的发展交叉和应用的实例及课堂、课后思考的阅读讨论内容,以激励学生丰富课外阅读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各章习题进行了适当删改,并给出了参考答案。

  第3版仍设“*”号部分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课时量酌情处理。

  编者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的支持,感谢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组教师们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编者学识和教学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第1版前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已被应用到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边缘领域,一定意义上是当代自然科学中最有可能获得丰硕成果的领域。

  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的迅猛发展,陆续发展了近代原子分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与核技术、原子核能的利用、激光物理和激光技术、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固体组件、超导电物理与技术、光电子学技术、X射线技术、粒子物理等,以此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与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各种有关的新科学技术产业。激光物理学的发展是在信息、能源、交通、环境等技术部门广泛应用的现代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低温物理学的发展是在材料、信息、能源等技术部门获得广泛应用的现代超导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们大大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20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物理学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基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它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保障。学好物理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能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为适应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强化基础教育课程。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结合尤为突出,物理学正进一步与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发展和结合,因此良好的物理基础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基本保障。物理学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和比拟的。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各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的发展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在保证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条件下,以“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注重陈述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原理,突出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完美。在介绍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物理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知识及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践,以适应高职类院校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本书的主要特点概述如下。

  (1) 参照教育部非物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要求,结合高职类专业特点,精选了内容,总结我们大学物理省级精品课程的分层次(理、工、农、医、专)教学的经验,密切注意与中学物理知识的衔接,适度把握知识的难度,尽量避开复杂、烦琐的数学推导,注重利用物理基本原理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 教材中物理概念的阐述,定理、定律的表述简洁、准确,逻辑思维严谨,文字流畅,易读、易学、易懂,在物理学导论中增加了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

  (3) 教材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加了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实践应用实例的介绍,以阅读材料的形式编排,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本书精选了例题和习题,习题难度适宜。例题的分析解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编者感谢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学物理精品课程组杨长铭等全体教师的倾力支持和帮助,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和相关人员的辛勤劳动。

  由于编者学识和教学经验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当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