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中医药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老祖宗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疾病抗衡的智慧。随着国家医疗政策制度与基层实际医疗需求环境的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新形势下,仍满足不了人们防病保健的需求,缺医少药的矛盾在地区或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边远山区,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医药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终极目标相符,因此在“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中医特色技术推广和发展无疑是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简、便、廉、验的特色,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思维的转型,扩大中医药特色文化对群众的影响力,增强人们群众对中医理念的认可起重要作用。

  中医特色技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证,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较为迅速和显著,特别是有调理脏腑阴阳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低廉;第五,安全可靠,没有或极少有副作用,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常见病中医特色治疗手册》构思于3年前,由省级名中医吴红彦教授提出,从古今医学著作及期刊文献中,广泛收集、博取各科室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并结合万贤明主任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具体实践经验,取其精华,分门别类,整理编著成册,分为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肛肠科、五官科、男科、针灸科九大科室55大疾病,在疾病概述与疾病诊断之后,罗列、总结该疾病的重要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调护,充分发挥特色疗法、非药物疗法、寓医于食等优势特色。开发利用中医药学,对于改变我国地区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当前缺医少药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本书可供地区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工作参考。其中少数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需经专门的培训取得资格后方可使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贯穿各科疾病的中医治疗过程,并为中医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和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