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文素养、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中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支点和抓手。该课程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讲解、研讨、改编和人文演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和人文素养,达到写作借鉴、文化濡染、审美陶冶、思想启迪等多方面综合效应,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和有效传承,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语文》基本按照“时间为经、主题为纬”的原则,编选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及戏剧、小说等共计46篇(组)。时间为经,编写了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当代等五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以及国外文学经典作品;主题为纬,则是将全书分为人生况味、情感世界、职场生涯、命运交响、风俗文化、家国情怀、自然魅力、感悟生命八大主题。每篇文章基本由作者简介、题解、正文、注释、译文(古诗文
有此项)、阅读提示、思考与练习等部分组成。
《大学语文》是集体编撰之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①丁桂莲:《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节选)、《米龙老爹》《白求恩临终“遗嘱”》《哈佛校长的开学典礼致辞》4篇;②李秀萍:《雪夜访戴》《红楼梦》(节选)、《跑警报》《金锁记》(节选) 4篇;③杨茂义:《郑伯克段于鄢》《永遇乐?落日熔金》《幸福的家庭》《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西西弗的神话》5篇;④张冬青:《诗经》二首、《三王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俄狄浦斯王》(节选)、《哈姆雷特》(节选)5篇;⑤张靖华:《白马篇》《鹤冲天?黄金榜上》《临安春雨初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廉耻》《感激》《苦恼》7篇;⑥陈小英:《摸鱼儿?雁丘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我的梦想》《讲故事的人》4篇;⑦黄晓博:《十五从军征》《读〈山海经〉》(其一)、《长干行》(其一)、《新婚别》《终南别业》《无题》《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虞美人?听雨》《苔》(其一)、《听听那冷雨》《钟摆》11篇;⑧彭笑远:《季氏将伐颛臾》《秋水》(节选)、《垓下之围》(节选)、《忆江南》《兔儿爷》《猎人笔记》(节选)6篇。其中,《大学语文》节选篇目的完整文章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阅读。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同类教材、专题网络资源等若干成果,恕不一一注明,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书中一定有不足之处,“大端之谬,小节之失”,恳请方家、师生批评指正。
编 者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