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97年开始组织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MBA联考)。2010年,我国扩大了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MTA(旅游管理硕士)、MAud(审计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等专业硕士的入学考试组成了管理类硕士联考。2016年12月,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也加入了这个考试,这样参加管理类硕士联考的考生数量更加庞大了。
2003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管理类硕士联考辅导工作,深知参加联考同学之不易。在繁忙的工作中备考,复习过程中往往要放弃许多与家人共度周末、与朋友娱乐休闲的机会。复习范围广,时间紧,丢掉书本多年,等等,这些都是备考MBA、MPA、MPAcc等联考的同学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管理类联考试卷中,绝大部分考生都感觉“综合能力”这张试卷时间特别紧迫,在数学、逻辑、写作三个科目中,往往顾此失彼,交卷的铃声一响,许多考生只能望卷兴叹。因此,一套能帮助广大考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缩小复习范围、抓住考试重点、直击考试真题、提高解题速度、预测命题趋势的备考丛书对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此,笔者在积累十几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管理类联考备考丛书。丛书分4个系列,分别是“考点解码”系列、“快速解题技巧”系列、“历年真题详解”系列和“考前预测密卷”系列。
一、 “考点解码”系列
“考点解码”是这套丛书的基础,着眼于帮助考生厘清基本考点、熟练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
本系列图书与市面上其他辅导书不同之处在于撇开了传统书籍按章节笼统介绍的特点,而是把各考试科目的内容按考点进行分类,逐个考点进行讲解,每个考点分为“透析”“典型例题”“巩固练习”“答案与解析”四个部分。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像老师在身边讲解一样。而且按考点来分的好处就是把整个复习内容分解为各个微模块,方便考生查阅,哪里不懂就直接复习哪个环节,哪里不熟就练习哪个环节。
本系列图书适合在备考复习的第一阶段使用,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个考点的每个环节,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反复阅读三遍,时间紧张的同学最好是阅读两遍。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详解 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对其中每一道例题与练习题要求能独立解答,遇到不懂的地方再看解答过程。在练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有些题目给出了不止一种解法,使考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所了解。
二、 “快速解题技巧”系列
在初步掌握联考要考的各个考点之后,要想考取比较好的成绩,还需了解真题特点与趋势,提高解题速度,“快速解题技巧”系列就着眼于此。
“快速解题技巧”在详细总结联考各科各种题型的基础上,介绍了快速解题的方法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解题速度,节省解题时间。在“综合能力”考试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因此每道题都需要争分夺秒来解答。传统的解题方法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对考生来说极为重要。本书中的解题方法都是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独创。熟练掌握了这些解题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解题速度,有些还可以达到“秒杀”的效果。例如数学部分中的“排除法”“特值法”“经验公式法”都是应用很普遍的快速解题方法。
三、 “历年真题详解”系列
备考和考试始于真题,终于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备考材料。真题是一座宝藏,里面藏着丰富的“干货”;真题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考生离考试要求的差距;真题是一台测速仪,可以检测你真正的解题速度。考点是有限的,未来的真题也只是过去真题对相同的考点在不同程度上的翻版。
“历年真题详解”是价值非常之高的复习材料,考生应该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价值,善加利用。考生在使用时可以先独立检测,然后再对照解析明确方向、找出差距。真题可以反复研习三遍,做到对近几年的考题特点了然于胸。
四、 “考前预测密卷”系列
如果仔细研究真题是为了鉴古,那么“考前预测密卷”系列就是为了测今。
“考前预测密卷”由仿真度极高的五套模拟试卷及详细解答组成。考生在阅读完前两个系列之后,可以用这五套试卷来检测复习的效果,查漏补缺,把各种解题方法与技巧转化成得分的武器。
这五套试卷花费了笔者极大的心血,是对命题趋势的预测。考生在自测时,要按照考试的真实时间来测试,比如说8:30—11:30用来测试综合能力,14:00—17:00用来测试英语。切不可用零碎的时间来练习,也不可一天连续测试两三套,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最好是两三天做一套,每一次测试时,都把它当作真正的考试来进行,考前一个月完成这五套试卷。
五、 丛书使用方法
情况适合对象学 习 方 案备 考 用 书时间规划16月之前开始
复习的考生学习时间充裕,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本系列教材,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个知识点考点解码7月底之前快速解题技巧8—9月历年真题详解9—10月考前预测密卷(五套)11—12月27—9月开始
复习的考生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习本系列教材,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个知识点考点解码7—8月快速解题技巧9月历年真题详解10月考前预测密卷(五套)11—12月310月开始
复习的考生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可以先集中时间快速复习完考点解码,掌握考试的基本公式与概念,重点放在快速解题技巧与历年真题的学习上,最后做完五套预测试卷考点解码10月快速解题技巧11月历年真题详解11月考前预测密卷(五套)12月六、 辅助学习资源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部分考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将免费提供网络在线答疑服务,回答考生的各种疑问。欢迎考生加入管硕联考读者交流QQ群: 342254034。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部分考生可以选择我们的高清网络辅导课程进行学习,里面有系统的全套课程。网址为http://www.szhzmba.com。
最后祝广大考生备考顺利,并以一首小词献给大家。总序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详解 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临江仙百战职场终觉浅,剑收暂锁征袍。书山纵险喜登高。胸藏经世志,老骥习戎韬。
一度春犁濡汗水,东风又放新桃。鲲鹏腊月驾云涛。雄关真似铁,成败亦风骚。
周洪桥
2019年5月于深圳前言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又要临近了,时间紧、工作忙、内容多,怎么有效地复习成了众多考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综合能力试题的题量大,对解题的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呢?这就牵涉到如何选择复习资料的问题。
一、 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规律性,考试复习也不例外,任何考试都要重视运用“研究过去,找出规律;认识现在,掌握重点;预测未来,胸有成竹”的思维方法。自2010年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联考以来,已经进行了10次考试,再加上自1997年至2009年的MBA联考,我们研究这些真题发现,这些试题具有稳定的、普遍的、反复出现的共性,近两年的试题与以前的试题在考点、题型、解题思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为了准备新一年的管理类联考,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与研究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1) 真题是备考总方向,最贴近考试大纲。真题是命题小组的专家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的,最能体现考试大纲,也最具权威性。任何其他形式的模拟题的效度都无法与真题相比,研究透了真题,你就能隐约感觉到未来的考试题似乎呈现在你眼前。
(2) 真题是一堆宝藏,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题型。无论是数学还是逻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对有限,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查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题型。多年来的命题者似乎已经穷尽了这些考点的所有题型,很难再推陈出新。因此,考生必须对这些题型形成解题思维定式,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
(3) 真题是一扇窗口,能透视出高频考点。通过真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考点是每年必考或常考的内容。例如数学中的“质数与合数”在近10年的试题中出现了5次,“三角形的相似”在近10年的试题中出现了6次,逻辑中“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我们研究真题的目的就是找出哪些是高频考点,哪些考点还没有考过。高频考点必须掌握,还没考过的考点重点准备,自然就胸有成竹了。
(4) 真题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命题者的出题规律。命题者命题时想通过什么形式来考查考生,选项怎么进行设计,用什么方式来干扰正确选项,我们透过真题的研究,发现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找到了这些规律,就等于破解了命题者的密码,如逻辑中的“加强型”“削弱型”“假设型”等题型的出题方式与选项设计,如这些年的论说文从以前的单个主题的考查到思辨关系的考查(2019年的真理与辩论、2018年的人工智能的利与弊、2017年的冒险与创新、2016年的一致性与多样性、2015年的富与仁、2014年的利与弊、2013年的竞争与合作),都反映出命题者思想。
(5) 真题是一台测速仪,能测试出你的实际解题速度。综合能力的答题时间是180分钟,要答完25道数学题、30道逻辑题与两篇作文,对解题速度的要求是极高的。按什么顺序去答题,自己答完整套题需要多长时间,离考试要求还差多少,真题无疑是最好的检测工具,它能真正检测出你的真实状况。
二、 本书的特点
(1) 试题全。本书把2010—2019年的数学、逻辑、写作真题用套题的形式呈现,有别于其他单独数学真题、逻辑真题与写作真题的解析的书,考生可以整套自测。
(2) 解析详尽。本书对每一道试题的解析都非常详尽,而且好多数学题给出了不同的解法,有些解题方法还是笔者在17年教学一线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独创性。
(3) 技巧性强。对数学来说,不同解题方法会需要不同的解题时间,因此好的解题方法是考生非常需要的。本书不但在解析每道题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且针对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且用传统的方法比较耗费时间的考点或题型,总结出了45个经验公式,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三、 如何使用本书
(1) 自测。自己动手用完整的3个小时做每套试题(不要直接去看试题解答),锻炼时间控制,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先做数学,还是先做逻辑,抑或先写作文),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如何做到取舍,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自测才能完成。
(2) 研习。做完每套试题以后,不要只对完答案就了事。一道题做对了,是真正掌握做对了,还是稀里糊涂猜对的?自己的解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吗?不会做的题,是概念不清,还是题型不熟,还是不知从何处破题?需要对每道题进行彻底的“咀嚼”和“消化”,做到见木又见林。
(3) 总结。将真题按照每题所考查的考点进行归类,将做错的题目统计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在做下一套真题之前,对上一套真题的得失进行梳理,做到重复的错误不再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优秀老师的经验,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所有考生考出理想成绩,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
周洪桥
2019年5月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