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酶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生物学、农学、医学、化学等学科的许多分支学科有广泛的联系并相互交叉渗透。

1998年以前,大学本科一般以二级学科设专业,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酶学是其重要专业课之一。1998年以后,一般采用一级学科设专业,例如生物学(多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名义),酶工程是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但研究生仍以二级学科设专业。

以前的酶学课程以酶学内容为主,以酶工程内容为辅; 而酶工程课程则以酶工程内容为主,以酶学内容为辅。酶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酶工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他有关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生的酶学基础薄弱了,不仅对其今后在酶工程科研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其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有影响。基于这种考虑,在本书内容安排上,加强了酶学理论的内容,使酶学与酶工程两部分内容基本均衡。这既符合相关专业本科生通才教育的需求(厚基础、宽口径),也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本具学科交叉性质的可选用的教材。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又要尽量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还要避免本书前后章节的内容重复。例如酶分子结构与功能一章,重点安排酶分子结构特征等内容,尽量避免与蛋白质相关课程重复,又尽量避免与本书后续章节内容重复。

武汉大学邹国林编写本书第1、2、3章,华中师范大学刘德立编写第8、9、12章,湖南农业大学周海燕编写第6、7、11章,湖北师范大学张新潮编写第4、5、10章,最后由邹国林统稿。本书编入了不少新近的科研成果,并融汇了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的心得体会,但由于编著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本书封面彩图表示的是纳豆激酶的最适底物被对接到该酶的活性中心,这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详见本书相关内容和第125条、第126条参考文献。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罗健编辑的大力支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珍教授对本书进行了审读,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还得到下列同志的鼓励和帮助: 湖南农业大学谢达平,武汉大学郑忠亮、余建清,湖北工业大学李冬生,三峡大学邹昆,吉首大学李克纲,阜阳师范大学李文雍,宜春学院梅光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唐双焱,怀化学院胡兴,华中师范大学袁永泽,湖北师范大学王卫东、汪劲松,唐山师范学院李春香,武汉华夏理工学院程弘夏,湖北大学李顺意,武汉工程大学吕中,武汉科技大学伍林、左振宇,厦门大学张连茹、汤凯,桂林医学院杨扬,北京大学唐李斐、吴显辉,中南民族大学杨天鸣、林爱华,湖北民族大学唐巧玉,江西中医药大学翁美芝,南昌大学晏润纬,南开大学张裕英,杭州师范大学范汉东,湖南科技学院袁志辉,红河学院李娜,湖北工程学院盛继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曾宪春,湖北文理学院余海忠,北京工商大学贾焱,中国药科大学蒋淑君,上海交通大学朱顺英,湖北科技学院丁涵静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邹国林2021年5月于武昌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