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二版前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然而,频发的灾难与事故,凸显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及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受国际安全社区的启发,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引入了安全社区理念,着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此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印发出台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规定在“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将作为一项重点安全文化工程进行建设,在《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更加强调了安全社区创建的重要意义与具体规划。在《安全生产“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更加强调了实施城市安全风险源普查,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201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2018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开展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专业教育的时机已成熟。2005年,河南理工大学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06年开办了安全工程(公共安全管理方向)专业;太原理工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于2019年开设了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19年开办了安全工程(公共安全方向)专业,并开设了“城市与社区安全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以适应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专业教育的急需,适应政府、社区、企业管理人员对此类教材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社区安全教程》(第二版)再次列为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由两所高等院校和两个研究机构的7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正是为了适应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及职业卫生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着手编写的,是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及安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部分内容来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社区应急管理评估方法”、2015年度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面上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紧缺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和2019年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特色项目—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建设项目“安全韧性城市风险评价基础研究”阶段成果。《社区安全教程》第二版相比第一版,除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既保持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实践应用的重点外,还调整了章节顺序、加入了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本书每章后面所附的“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问题讨论”“阅读材料”“延伸阅读文献”等版块全部更新的最新术语或文献内容,是读者掌握基本知识、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拓展应用能力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益参考与帮手。

全书共分十章,各章内容及其编写者分别为: 第1章社区安全概论、第3章家庭及居民行为安全、第8章安全社区建设、第10章农村社区安全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编写,第7章社区风险评估技术由北京天恒安科集团有限公司姜艳艳、任国友共同编写;第9章韧性城市社区安全由北京天恒安科集团有限公司岳建伟、任国友共同编写;第6章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由常州大学王新颖编写;第4章大型活动安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朱伟编写;第5章城市综合体安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周晓峰编写;第2章社区安全管理机构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许素睿共同编写。全书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统稿、定稿。

社区安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安全、减灾、环境、工程和管理科学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中的新兴领域,但是由于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仍处于探索、研究和实践中,自2006年着手拟纲,至2010年形成教学讲义,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后,又结合社区安全最新理论与实践,经5轮教学实践,几易其稿。尽管如此,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赐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论著,在此向他们致敬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菁主任在教材出版过程中的不断指导和辛勤付出。最后,特别感谢北京天恒安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姜艳艳经理、岳建伟副经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朱伟主任、周晓峰和马英楠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王文涛、张天宇、米子龙、李陶和段珂然的文字整理和图片处理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广大同人的鼎力支持!

编者2020年7月

社区安全教程(第二版)第一版前言近几年,频发的灾难与事故,凸显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及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受国际安全社区的启发,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引入了安全社区理念,着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此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印发出台的《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规定在“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将作为一项重点安全文化工程进行建设;在《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更加强调了安全社区创建的重要意义与具体规划,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人才极缺,开展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教育的时机已成熟。2005年,河南理工大学在全国第一个开设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06年开办了安全工程(公共安全管理方向)专业,开设了“社区安全”专业特色课程,以适应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专业教育的急需。《社区安全教程》列为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由三所院校的5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正是为了适应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工程(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及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着手编写的,是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及安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其中部分内容来自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社区应急管理评估方法”阶段成果。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安全的基本知识,既保持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实践应用的重点,并在每章后设立“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阅读材料”“问题讨论”“延伸阅读文献”等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利于读者掌握基本知识、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拓展应用能力和检验学习效果。

全书共分十章,各章内容及其编写者分别为: 第1章社区安全概论、第3章社区风险辨识与基线调查、第7章家庭及居民行为安全、第8章安全社区建设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编写;第4章社区突发事件、第5章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由常州大学王新颖编写;第6章社区应急预案评价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起全、任国友共同编写;第9章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中心朱伟编写;第2章社区安全管理与服务、第10章新农村社区安全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许素睿共同编写。全书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任国友统稿、定稿。

社区安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安全、减灾、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中的新兴领域,其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仍处于探索、研究和实践中。自2006年着手拟纲,至2010年形成教学讲义,后经3轮教学实践,几易其稿。尽管如此,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赐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论著,在此向他们致敬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过程中的不断指导和辛勤付出。最后,特别感谢北京城市系统工程中心社区研究室的马英楠主任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广大同人的鼎力支持。

编者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