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PREFACE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时代。一方面,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成为金融生态形

成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金融产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金融产

业拓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正是金融生态和共

享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金融拓宽了服务小微企业的新渠道。

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了传统银行的渠道融合,并创新了传统银行业务的服务

模式。金融业务专业化分工的同时,比以往更加需要合作和网络。在此基础上,

作为传统金融升级版的金融生态便应运而生。在金融生态圈中,金融企业以新技

术手段和新思维模式来审视自身需求,并利用创新科技塑造新服务、新产品、新

的运营和业务模式,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达到有效的客户管理

和高效的营销绩效。伴随着普惠金融与共享经济概念的提出,共享金融作为一种

未来金融发展新业态也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之间有何区别

与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还是彼此独立?

本书应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发展需要,以金融生态圈与金融共享机制为着力

点,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视角对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的现有理论与前沿实

践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紧随时代探前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共享经济已列

入国家战略”,表明普惠金融与共享经济是我国今后金融改革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而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是普惠金融与共享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

转型、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

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因此,研究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发展很有必要。

(2)引领行业促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共享经济的提出,传统银行的

支付清算、融资借贷、理财服务等传统服务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商业银行为中心、

多方金融主体参与的金融共享生态圈模式。2019 年3 月15 日,中国银行业协会

正式发布的《2018 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年末,银行业各

项贷款余额140.6 万亿元,增速达12.6%,债券投资达45.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1%,银行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取得显著成效。2018 年,银行网点改

造数量近1 万个;离柜率达88.67%;客服中心人工电话接通率达92.24%,连续5 

年高于90%。这说明依托电子科技技术,传统银行正加速向智能化、轻型化转型。

整体来说,金融行业2018 年在监管不断规范的进程中蹒跚前行,展望未来,金融

生态与共享金融这个金融新业态将如何发展?本书将运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

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3)理论实践相协同。本书由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学院和潍坊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牵头,邀请业内多位资深专家与从业者,对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领域

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不仅有详尽的行业理论介绍,而且

涵盖行业内各参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最新颖的案例介绍。本书既有高屋建瓴的理

论指导,又有实践工作者切实可行的一线经验介绍。

本书对以下用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金融行业从业者。本书拥有大量全面一手的案例资料,也是金融生态与

共享金融实践者的经验介绍,能为金融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2)金融行业进入者。本书不仅分析金融行业的演化历程与发展现状,还提

出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解读,能为行业

进入者提供一个全面清晰的行业认知。

前 言V 

(3)关注金融行业的普通用户。本书尽可能地降低专业难度,从而能让很多

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了解金融行业,并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向普通

读者生动地展示行业发展情况,普及金融生态与共享金融相关知识。

本书邀请学界与业内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全面深入地剖析了金融生态与共享

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及实际案例,全书由7 章构成。

第一章作为本书的开篇章节,主要介绍金融的演化历程。首先通过对金融概

念的说明来为读者呈现一个较为简洁的金融框架,再以金融的构成与功能进行补

充,使金融的内容更为丰富。其次,以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为切入点,从“是什么”

与“为什么产生”两个角度讲解了它们代表的含义与所起的作用,然后通过举例

来对金融中介与金融监管的分类以及模式进行介绍。紧接着为读者叙述金融的发

展史与现代金融的新发展,让读者对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有

一个更为深切的认知。最后,以我国金融生态圈的发展历程作为第一章的收尾,

介绍近年来我国金融生态圈发展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事件,与第二章金融生态及其

构成进行衔接,为读者带来更平滑的阅读体验。

第二章顺承第一章的内容,引入金融生态概念,主要围绕金融生态是什么、

如何形成、如何评价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内容主

要阐述金融生态的内涵特征与理论演化。其中,在内涵特征方面,笔者首先介绍

金融生态概念的来源及其三大特征,然后再高度概括其概念内涵。在理论演化方

面,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金融生态发展以来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内容的重心在

于剖析金融生态组织网络形成动因与形成过程。其中,笔者将形成动因分为外因

与内因两方面,同时对金融生态圈形成过程按照金融业发展历程的顺序进行阐述。

第三节主要介绍金融生态圈的网络结构及其评价方法。其中,详细介绍金融生态

圈网络结构的由来、发展历程以及结构模型,并结合阿里金融进行案例分析,同

时提出金融生态圈的6 种主流评价方法。第四节内容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对美国

金融生态圈发展历程中的4 个关键节点进行分析。

第三章介绍共享金融。为了解决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金融

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探讨新型金融服

务模式十分必要。共享金融的出现,为金融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出路,

在逐渐改变现有的金融模式和各类金融参与主体的投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必将重

塑金融生态系统。第一节首先介绍共享金融的概念,厘清共享金融与共享经济、

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区别,梳理共享金融的概念内涵,旨在为读者讲清楚究

竟什么是共享金融。第二节介绍共享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网络借贷、众筹、

P2P 网贷、供应链金融、互助保险、金融互联网化、财富管理、无形资产质押、

商业信用融资、区块链金融,总结共享金融的共享内容。第三节在介绍共享金融

的参与主体与共享金融涉及的学术理论之后,从学科理论层面构建共享金融的理

论框架。

第四章聚焦于共享金融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以当下正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

网金融为基本平台,加之计算机前沿技术—区块链作为底层支撑,共同推动共

享金融的良态发展。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征入手,介绍众筹融资、大数

据征信以及第三方支付等几大典型模式的运营流程,剖析互联网金融平台基础上

共享金融的若干优势。其次尝试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将其融入共享金融并弥

补共享金融现有技术痛点,探究区块链共享金融模式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目前发展

困境提出政策建议。最后选取蚂蚁金服作为案例分析,探寻蚂蚁金服共享金融生

态圈的构建之路,总结其内外部机构互相联动的协同运作机制,并归纳蚂蚁金服

为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意义所在。

第五章主要梳理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共享金融的相互关系。首先从宏观、

中观、微观多角度切入,深入分析金融创新的丰富内涵,接着将金融创新按照主

体、来源、内容、工具等分类方式进行具体的细分。其次,以动物世界的猫鼠、

狼鹿关系为引,借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看似对立矛盾实则是合作博弈的关

系,并指出我国目前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如何保持二者的

良态动态均衡关系给出建议。最后,由共享经济时代的背景展开,介绍金融创新

与共享金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分别剖析共享金融的要素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实

现共享,包含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市场、产品、自由、资源、渠道等方面,同时,

解释金融创新与共享金融赋能的关系。

第六章对共享金融风险进行分析。从交易过程视角对非法集资风险、流动性

风险、征信信息风险、委托代理风险,以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交易层次视角

对金融风险、非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监管风险、平台风险、垄断风险等风险类

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共享金融风险评价的指

标体系,对金融风险、技术与操作风险、信用信息风险、经营风险、政策法规风

险5 个一级指标及其下16 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进一步地,本章通过对互

联网金融的龙头企业—“牛板金”爆雷事件的时间经过、暴露风险等内容进行

详细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共享金融风险的爆发情况。最后,从风险控制、平台建设、

共享金融创新工作试点和技术保障等方面对共享金融的风险控制与隔离进行分析,

以谋求共享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主要从共享金融的共享主体、共享内容与协同关系3 个方面深入探讨

共享金融的案例及其评价。首先从共享主体的形态出发,共享主体主要分为金融

基础设施共享、供应链金融、互助保险和区块链金融4 类。我们以平安和万科公

司推出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为案例,深入剖析万科供应链金融

ABS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交易结构以及供应链金融ABS 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

共享金融的内容主要分为金融平台与金融产品,协同关系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平

台的协同共享以及监管部门的协同治理。我们以银行市场上的CRM(信用风险缓

释工具)和信贷ABS 这两个金融产品的共享关系为例,探究金融产品在市场不定

性发展的情形下如何协同发展实现金融产品良性循环。最后,通过构建政府、行业、

企业三方协作的共享金融的治理模式,来打造规范、诚信、健康的共享金融市场

环境。

本书一方面能为金融资深从业者提供全面的一手案例资料,另一方面为金融

行业进入者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提供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同时,也能为普及金融生

态与共享金融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传播媒介,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

本书作为“普惠金融”系列著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ZDA088)、

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微企业

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团队的成果,是课题组开展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结晶。全

书由池仁勇、章延文负责策划、设计、组织与统撰,冯怀春负责案例资料收集与

编撰,具体参加本报告撰写的成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昀、朱张帆、池仁勇、

阮鸿鹏、於珺、项靖轩、梅小苗、章延文、廖雅雅。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潍坊银行等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和部门的指

导与大力支持,使本书内容充实、数据准确、资料丰富,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加本书撰写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对自己撰写的内容都进行了专门潜心研

究,但由于金融行业发展面临的内外动态环境都在随时发生变化,加之时间紧迫,

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本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研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为幸。

作者 

2020 年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