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落实,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学术和职场语境下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已在许多高等院校得到了推广。2018 年2 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量表将培养学生的学术和职业英语交际能力纳入了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之中,这意味着我国英语教育领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相应地教师队伍也会随之壮大。

    然而,我们至今却还没有一本系统论述ESP 学科历史、发展轨迹及其核心内容的概论性质的中文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引进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文库”填补了ESP 教学与学术研究参考书的空白,但这些著作均为国外学者撰写,未涉及国内ESP 教学和研究,也未能考虑我国ESP 教学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本书紧扣“新时代”和“新发展”的丛书主题,在简述专门用途英语60 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融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分析与比较,既从宏观视角呈现了21 世纪国内外ESP 研究的最新发展,又从较微观的视角探讨了近10 年国内外的ESP 教学、评估与测试以及教师发展研究,对推动我国ESP 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提升高层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由7 章组成。第1 章概述ESP 的发展概貌,包括其在20 世纪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以及2000—2019 年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所呈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轨迹。具体来说,该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19 年发表在国际SSCI 期刊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的ESP 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就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涉及该时期ESP 持续高频和新增的研究话题、高被引文章和作者、高被引文献以及高贡献度的国家/ 地区和机构。

    第2 章聚焦于ESP 的理论研究视角及其发展变化,包括语域分析、语篇修辞分析、体裁分析及其流派、批评体裁分析、跨文化修辞分析、语料库研究以及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深度融合的新视角。

    第3 章论述了ESP 的主流研究方法并分析回顾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包括基于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针对学习者的相关研究方法、针对语篇和话语的相关研究方法、语料库分析及针对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方法。

    第4 章首先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呈现了2010 年以来国内外的ESP 教学研究概貌。在此基础上,该章对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这两个ESP 教学关键步骤的相关研究以及ESP 主要分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学术英语教学、法律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教学以及高职英语教学。最后,该章介绍了ESP 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包括可开放检索的学术和职场英语语料库以及ESP 精品课程。

    第5 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综述了2010 年以来国内外的ESP 评估与测试研究,并对ESP 测试的主要原则、能力维度、形成性评估方法、测试评判标准以及ESP 商业化测试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与普通英语测试不同的是,ESP 测试专业性强,其测试设计的关键环节需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或者需要相关专家的参与。该章通过对一个ESP 航空测试案例的讨论,探讨了如何在ESP 测试设计和实施环节中融合目标领域的专家意见。最后,该章介绍了国际上一些重要的商业化ESP 测试。这些大规模的ESP 测试均由专业机构开发,对日常ESP 教学的测试设计也有一定的启发。

    第6 章聚焦ESP 的教师发展研究,在概述国外ESP 教师发展研究热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从国内大学英语EGP 教师转型为ESP 教师的需求和挑战出发,讨论了如何从知识基础、态度与身份、教学技能与策略这三个ESP 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开展教师教育,并提出了构建专题短训班、线下和线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发展路径。

    第7 章从信息化时代研究方法的进步和学习需求变化的视角出发,讨论了ESP 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相互博弈,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文明互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将需要大批能用英语在具体行业领域内有效开展沟通交流工作的专门人才,而这正是ESP 教学与研究的根本目标。我们希望本书能为我国ESP 教学和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能为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添砖加瓦。然而,由于作者学识和能力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西安交通大学杨瑞英、吉林大学姜峰和山东大学董记华三位教授通力合作的成果。其中第1 章、第2 章、第6 章的6.2 节和第7 章由杨瑞英撰写;第3 章和第6 章的6.1 节由姜峰撰写;第4 章和第5 章由董记华撰写。杨瑞英负责统筹全书。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徐亮参与了第1 章的量化数据统计、书稿排版及参考文献核对等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特此致谢。

杨瑞英

2021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