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作者于 2003 年春季学期开始讲授“生产计划与管控”,至今从未间断。在近 20年的教学生涯中,作者一直在思考这门课应该传递给学生哪些知识信息,哪些知识应当在大学期间掌握,哪些知识可以留到将来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继续学习。面对刚刚走入大学校门、对工厂基本没有认识的学生,如何讲授以工厂运作为背景的生产计划和管控的知识体系呢?
本书在体例安排上体现了作者的一些思考和教学实践。例如,在前面放上了工厂及其运作机制的内容,使学生在进行课程核心内容学习之前对工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生产准备这部分内容许多教材中都有,而且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根据具体工作继续学习,因此将这部分知识省略。再比如,与能力规划和生产排程紧密相关的生产线平衡这一章的知识点,是工业工程基本理念“改善”的基础,在后续实践教学环节中还会经常用到,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扩充。此外,作者因参加了生产计划与管控的企业培训课程,了解相关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是企业内训课程,通常也是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作者在内容上予以充实,如物料分析与控制等。还有作者在做企业顾问时所形成的经验知识也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本书撰写历时数年,2015年就得到学校教务处“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立项。作者在近20年的教学和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中,不断从书本和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考虑学生大学学习与未来实践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便于理解和学习的原则创建新的知识体系,编成此书供学生们学习使用。
1. 本书定位
本书在生产管理的应用领域中主要的作用如下。
(1)为学生、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计划与管控的基本概念、常识与实操性知识。
(2)培养学生应用生产计划及其管控知识于生产过程管理的能力。
2. 本书特色
为实现提升国内制造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本书各章采用不同知识等级深度的撰写方式,将各章的知识按照概念、术语、程序性知识及其应用的模式展开,以多元化提供给不同需求的读者。本书分三篇:基础篇、计划篇和控制篇,每一篇都有一个知识地图指明这部分知识在工厂业务范围中的位置,并附综合案例一个,作为大作业,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对本篇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每一章都附一个知识逻辑及其解释,以帮助学生们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本书架构
生产与运作管理领域所涵盖的知识相当广泛,本书仅专注于生产计划及其管控领域知识,并以由浅入深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叙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其部分案例应用。为此本书撰写遵循如下原则。
(1)降低知识梯度原则,如面向本科生增设了工厂的运作机制,旨在带领学生熟悉工厂。
(2)限制内容于生产计划及其管控,并将知识深度限制在是什么(know what)和怎么做(know how)范畴,而不过多关注为什么(know why)的问题。
4. 本书读者对象
有兴趣从事生产管理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讲师、咨询师、企业生产管理从业人员,均可从本书中获得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5. 需要学习生产计划与管控的理由
(1)生产计划与管控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知识,是一切组织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只有通过学习生产计划与管控,才能明白人们是怎样组织运作生产性企业的。
(2)生产计划与管控是一切组织运作效率、质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主要环节之一。
(3)学习生产计划与管控可以明白商品和服务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4)通过学习生产计划与管控,可以理解生产计划与管理者的职责和作用。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掌握管理者所必须掌握的决策技巧,对于想在职场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文献,如章月洲老师的网络博文。这些博文实践性很强,摘录传授给学生们,对未来学生们快速适应工作极富价值。还有一些文献的作者,书中并未留名,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对生产计划与管控知识体系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李昕女士,她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作者很大的支持。
感谢吉林大学教务处“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
生产计划与管控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作者虽倾尽全力,仍难免有遗珠之憾,未言及之处,尚祈见谅!期待各位读者、工业工程领域专家学者不吝指教。
孔繁森
2020年12月于长春审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