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当今时代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推动文化艺术参与市场经济和产业升级的社会实践,无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肇始的艺术管理和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化产业的西方学界,还是 20 世纪和 21 世纪之交勃兴 的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的中国学界,都对此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学术探索。无论是艺术管理还是文化产业管理,都是以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生产为对象,侧重于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的创意、制作、配送、营销、交易和消费的管理。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和人们日常消费的品质提升,艺术创造和文化创意作为一种核心能力,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管理学界和工商管理学界应这种技术革命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约而同地提出创意管理学学科探索的范式突破。
广义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艺术管理或文化管理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大陆的文化管理专业和英、美两国的艺术管理专业。这个阶段的文化产业管理主要限定在文化艺术领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的表演艺术,美术、雕塑、摄影、工艺品的视觉艺术以及与这些艺术品有关的音乐厅、美术馆、画廊、拍卖行和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以艺术价值为管理对象,以艺术作品为纽带,关注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营销、艺术赞助等内容。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有北京电影学院等个别高校开办了制片管理专修班,较早开设文化管理专业的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学(1993 年开设,其实当年教育部也给北京大学批复了该专业,但未招生),很多艺术院校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艺术管理作为连接艺术与市场的桥梁,在维护艺术品的神圣价值和艺术家的专属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管理手段,把艺术品更好地推向消费大众,以提升消费大众的艺术感知和审美能力。
第二阶段是文化产业管理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大学和学者在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倡导下探索文化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贡献和社会价值,尝试推进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末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一大批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应运而生。2004 年,我国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首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12 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被正式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全国逐渐形成艺术管理、文化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不同学科定位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后来逐渐汇流为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两大路径。这个阶段的文化产业管理以文化价值为管理对象,以文化产品为纽带,拓展了艺术管理的行业范畴、价值使命和操作实践,加大了文化与经济、艺术与商业、文化与技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力度,关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市场化方式满足消费大众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链集聚效应和地区空间集群效应。
第三个阶段是创意管理阶段,开始于 2010 年前后。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面对文化资源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转化”问题,而且要面对文化产业如何提升传统产业附加价值的“赋能”问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静态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动态的文化生产能力。这个阶段的文化产业管理以创意价值为管理对象,以创意产品为纽带,大大拓展了文化产业管理的范畴和应用领域,特别关注创意生产链、创意供应链、创意价值链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强调以动态性、系统性、网络化的创意观延长创意价值。这个阶段的文化产业管理将创意管理能力视为个体、组织、地区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倡导将创意管理作为每个人的通用能力,这样有助于提升个体自身的生活品位和职业品格,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的精神内涵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品质。
本人在 2005 年前后从事博士研究的时候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的创意赋能力,重点探究创意管理者的个体特质与开发模式,初步提出了“创意领导力”的能力框架。随着研究问题的聚焦和学术视野的开阔,本人也比较有意识地关注国内外学术同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2012 年,本人先后翻译、出版了英国创意管理学者克里斯·比尔顿(Chris Bilton)教授的《创意与管理》和《创意战略》等学术著作,与德国斯泰恩拜斯大学(Steinbeis-Hochschule Berlin)创意领导力学院大卫·斯洛库姆(David Slocum)博士保持紧密的学术联系,也注意到国际人力资本学者开始研究创意资本的学术成果。这些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艺术创造、文化创意和创意劳动的过程管理,不仅要把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好地向消费者推广,更为重要的是探究这些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关系,探究创意如何成为一个更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生态。因此,本人从关注文化产业的内容管理和结果管理转而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过程管理,把文化产业管理的重点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本身转向文化资源变成产业经济现象的创意过程,凸显“创意”的价值。 2014 年,本人依托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每年举办的创意管理峰会,发起公益组织“创意领导力学院”,开办创意管理的公益课程。2014 年,四川大学商学院杨永忠教授成立“创 意管理研究所”,2015 年率先招收工商管理学文化创意管理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编撰《创意管理评论》和“中国创意管理前沿研究系列”,2019 年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下设立“国际创意管理专委会”,组织国际创意管理前沿教材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创意管理学作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自此在全国形成北京大学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为建设依托,四川大学以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为建设依托的创意管理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两种模式,得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
总体而言,本人还是在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科视野下推动创意管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创意管理学”可以作为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拓展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知识视野和适用范围。创意管理学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的知识领地且涉及艺术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考虑到本书的写作定位要承担文化管理、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材功能,经过对中外学者创意管理学相关研究的广泛阅读和认真梳理,初步构建了以“创意价值”为核心,以创意生成的过程管理为手段,以创意个体和创意组织为管理对象,包括创意人格、创意思维、创意价值、创意故事、创意场景、创意产权、创意营销和创意组织等内容的创意管理体系。这个创意管理的知识体系并不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的,而是对创意管理知识模块的重点强调。简而言之,创意管理学就是为实现创意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管理实践。创意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超越文化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活动,创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为导论篇,阐释了创意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探讨了创意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创意与管理理论的知识演化、创意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以及创意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梳理了创意管理学的学术源流、发展脉络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创意管理的原理篇。其中,第二章“创意管理的能力与生态”介绍了创意能力的基本概念与开发途径,创意人格的要素、测量与养成以及创意生态的基本特点与构建机制等内容;第三章“创意思维的方式与技法”总结了创意思维的根据特征、创意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创意思维的主要技法等内容;第四章“创意管理的价值与资本”分别阐释了创意价值的历史评价与基本内涵,创意价值评估的角色、依据与逻辑,创意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流程以及创意资本的结构与框架等内容。创意能力、创意人格、创意思维、创意价值构成了创意管理的基础原理。
第五章至第九章为创意管理的机制篇。其中,第五章“创意故事的开发与应用”分析了创意故事的内涵、价值与构成要素,创意故事的素材萃取、原型提炼和消费洞察以及创意故事的收集与整合等内容;第六章“创意场景的结构与构建”阐释了创意场景的概念、创意场景的层次与内涵,气氛美学、元气思维与气氛制造以及创意场景的文化元素、舒适物与构建模式等内容;第七章“创意产权的孵化与授权”论述了创意产权的保护途径与主要价值、文创 IP 的基本要素与主要分类以及创意产权的授权方式及其评价指标等内容;第八章“创意营销的品牌与传播”分析了创意品牌的概念、价值构成与架构模型,创意品牌的特征、要素与模式以及创意营销的发展转型与价值本质等内容;第九章“创意组织的运营与战略”阐释了创意组织的发展形态与观念、创意组织的职能定位与运营、创意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创意领导力的共生基因等内容。创意故事、创意场景、创意产权、创意品牌、创意传播、创意战略、创意领导力等构成了创意管理的发生机制。
此外,本书原计划用六章的内容讨论创意管理的实务与案例,准备遴选视觉创意策展、影视创意制片、演艺创意制作、文旅创意运营、文化空间创意营造、节庆创意运营等不同行业的创意管理理论与实务,但囿于通用教材的篇幅只好作罢,希望以后有机会专书一本有关“创意管理实务与案例”的研究成果。
英国创意经济学者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创意生态》一书中指出,21 世纪是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创意者,这些创意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创意的价值交换,这些创意者生长于自由、多元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之中。创意管理学作为艺术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既有艺术学的学科属性,又有管理学的学科基因,是研究创意价值的生成、转化、扩散等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的一门交叉学科,与人的创造能力、产品内涵、产业质量和经济品质息息相关。创意管理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起点,通过创意的产生、制作、传播、转化、扩散等社会化过程,实现创意价值的综合效应。创意管理点燃了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变了产品的价值内涵和产业的创新维度,激活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唯有勇敢面对。
向勇
2022 年 3 月于北大燕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