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由于目前锚索与锚杆承载机制研究、锚固设计理论以及计算方法等尚不够完善,对锚索(锚杆)锚固力学传递规律、锚固系统失效模式及锚固界面本构关系等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锚固理论滞后于工程实践的问题仍十分突出。随着锚固工程实践的发展,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本书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锚索与锚杆(钢筋)锚固力学效应及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锚索受拉与反转扭矩耦合效应分析; ②拉扭耦合传力锚索拉拔锚固段失效机制试验分析; ③锚固钢筋拉拔及受剪过程力学特性分析; ④锚杆低应变动力无损检测试验及测试分析。

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王金安教授,河南理工大学邹友峰教授、杨小林教授、刘希亮教授、丁亚红教授、邹正盛教授,武汉优泰公司陈向坚教授等的指导。书稿部分内容由作者指导的研究生王泽亮、王玉豪、肖怀广、杨念旭、杨滢涛、孟祥程等进行撰写; 书稿部分试验得到了河南理工大学龚健副教授,伍伦贡大学曹晨博士,新南威尔士大学Paul Hagan教授、 Ismet Canbulat教授、陈建行博士、张呈国博士,莫纳什大学Hossein Masoumi博士、李丹琦博士等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还得到其他未列出名字的老师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和敬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锚索受拉与反转扭矩耦合效应及诱致锚固段失效承载机制分析,No.51774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采掘扰动围岩三维压力拱演化特征及主动调控机制研究,No.514741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沁水煤田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灾变机制与防控,No.U1810203)、河南理工大学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培育项目(采动围岩压力拱与拱内铰接岩梁承载机制及控制技术,No.NSFRF200202)、澳大利亚奋进研究学者项目(No.4427_2015)、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No.B201567)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共10章,其中第1~6章由王树仁撰写,第7~10章由杨健辉和蔺新艳共同撰写。全书由王树仁和杨健辉统稿,并负责终审。囿于时间和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批评和赐教,谢谢!

作者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