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团体心理辅导教材的建设经历了多年、多人、多方面的努力,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制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确定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按照地方本科师范类学校办学定位,确定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材。本教材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夯实理论基础、形成能力为基点,以培养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学、会、做”为标准,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优化教材结构,促使学生形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技能。本教材加强对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研究新进展的介绍,资料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内容凸显脉络清晰而又简明的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团体心理辅导基本原理的同时形成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的系统性与前沿性。保持理论的系统性,同时尽量收集国内外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第二,理论与实践平衡。团体心理辅导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因此本教材在基本理论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辅导主题,精选教学内容,18个单元,体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让读者有真实的获得感。
第三,创新的教学方法。结构创新:教材采用“热身活动—主题活动—结束活动”三部曲的结构。课程实施采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程参与、注重分享、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方式。
第四,有力的资源保障。团体实务篇,每个单元的活动都提供了视频参考,只需扫码即可观看活动演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提供了一些备选内容,供使用者酌情替换。
本教材由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文霞组织编写并负责最后的统稿和审定工作。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基础篇,共7章;下篇为团体实务篇,共18个实验。具体分工如下:张文霞负责撰写上篇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以及下篇18个实验,李淑莲负责撰写上篇第一章,张晓明负责撰写上篇第二章和第五章,纪国和负责撰写上篇第三章。本教材获得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编辑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同类著作和期刊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此说明并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读者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