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逻辑性强,较抽象; 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知识和一定的复变函数知识; 教与学均有一定的难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对“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及能力,在总结多年来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有如下特色: 

(1) 强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编写思想。在调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现状和分析后续课程所必需的“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的知识的基础上,本书编写时力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解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进行技巧和知识面的铺垫,以利于教与学的开展。组织教学内容时,把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有机整合,去掉烦琐的推导过程,形成本书的知识点。在注重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同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能快速引导学生入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的兴趣。

(2) 重视基本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编排和体系结构上,尽量考虑有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体系突出三大变换,两大系统,先时域后变换域、先连续后离散、先信号分析后系统分析。

(3) 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位置精细设计不同难度、深度的例题。例题除及时跟进内容外,其难度呈阶梯状推进,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能力。

(4) 为了使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喜欢、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本书文字叙述在确保概念准确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流畅,图文配合恰当,且详略得当。

(5) 分层次编写课后习题。习题A强调基础知识练习,并配有一定的能起到章节小结作用的填空题和简答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本章内容及重点,夯实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习题B题目灵活、难度稍大,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书后配有习题的答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检查知识掌握的程度。

(6) 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了与教材配套的移动教学资源——微课(移动课本),教材和微课的功能可以互相增强。本书凸显了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融合,同时也兼具了指导学生开展网络学习的功能。例如,学生通过用手机扫描书中二维码链接窗口,就可以浏览相应的网络资源,其中包括各章节的重难点解析、视频讲解、知识拓展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

本书第3、4、6、7章由聂小燕编写,第1、2、5章及习题答案由杜娥编写,聂小燕负责全书内容的组织和定稿工作,由任璧蓉、杜娥、唐溢、孟雪琴、温苾芳、张佳芬和蒋霞等负责全书的校订以及附录部分的整理编写工作。

本书知识全景图导图式微课可以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到计算机上观看。

视频讲解

此外,本书参考了部分老师和同行所公开的书籍和文献,尽管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但难免有疏漏,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及写作时间短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编者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