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人类开始形成群体并通过合作实现独立个体无法达到的目的开始,管理就出现了。在现实生活中,管理广泛存在。从国家治理到企业管理,再到个人和家庭事务的处理,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智慧与方法。不同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有一些共同的原理。管理学就是以管理活动中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提炼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编者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事管理学教学十余年,对高职阶段的学生需求与特点较为了解,并从众多管理学教材和专家学者的学术专著与科研论文中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资源。编者以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大管理职能为主要框架,充分考虑高职高专教育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使本教材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突出能力素质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管理能力是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本身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实践才能真正提升管理能力。因此,本书不仅注重管理知识的讲解,也关注管理意识的培养和管理技能与管理素质的训练,通过设置典型案例和管理实训,将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和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2. 凸显中国管理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每一个思想流派中都蕴含着治国理家的理念,对今天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重要启迪。为便于读者使用,本书框架结构延用管理学教材固有体系,在内容上进行适度创新,加入中国管理思想并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管理故事和现代典型管理案例,帮助读者在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的同时,领会中国古代的经典管理思想,了解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树立文化自信。
3. 凝练课程思政元素
在信息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思想政治素质是用人单位衡量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书结合中国管理思想和案例,同时挖掘管理学知识与思政教学的结合点,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引入其中,为管理学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4. 体现编写体例创新
在体例方面,考虑到管理学知识相对晦涩难懂,本书每一章节都按照课前导入、课中理解、课后复习的顺序进行编排,在正文基础上设置课前案例、管理故事、管理思想、管理案例、管理游戏、管理实践、案例分析、课后测验等模块,个别章节还根据正文内容设置了管理工具模块,使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丰富,便于读者对管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5. 实现课程资源立体化
在信息化时代,包含大量相关资源的立体化融媒体教材是教材出版的一大趋势。本书利用二维码技术,将书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案例、管理游戏等资源以二维码形式插入正文中,既保证资源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又确保正文内容的连续性,有利于读者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利用微课和动画模块将每章的重点内容立体呈现,便于读者自学与考前复习。
本书由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张圆和石媚山担任主编,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刘真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周航、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常红旭、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李秋君、潍坊学院田晓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张翊、柯任泰展担任副主编,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陈赞和于克晓、青岛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内部市场化管理部经理岳敬梅、中海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赵艳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具体分工为:张圆编写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二章和第二章的部分内容,柯任泰展编写第二章的部分内容,张翊编写第四章,常红旭编写第五章,周航编写第七章,李秋君编写第八章,刘真明编写第九章和第十一章,田晓华编写第十章,岳敬梅和赵艳提供部分案例,石媚山和张圆主审,最后由张圆总撰成书。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陈赞和于克晓参与部分授课视频的录制。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管理学教材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专著与科研论文资料,并从互联网选用了部分管理故事与企业管理案例,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2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