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钢材是一种优质的工程结构材料,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加工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而且钢材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钢材为主制作的工程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小、跨越能力强、施工速度快等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高耸结构、桥梁和大型公共设施等。多年来,我国钢材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年产量均在10亿t以上,为钢结构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一批相关标准和规范相继更新,也为钢结构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t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 到2035年年底,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t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目前,距离上述目标还有很大空间,钢结构发展前景广阔。
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对于钢结构人才需求将更加旺盛。适应行业发展变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土木人才是各高校的重要任务。加强教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基于此,作者组织编写了《钢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本教材主要特色为:
1. 强化理论基础、注重工程应用。立足于沈阳工业大学建设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培养一流创新应用人才的目标,以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应用型本科为主要受众对象,秉承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基本理论的同时,配备大量例题、习题,强化工程应用,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2. 结合新标准、时效性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紧抓前沿发展动态,尽量反映钢结构的国内外最新成就,并突出新近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及内容,增强学生从业的适应性; 同时,在编制例题和习题时密切结合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未来参加执业考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3. 加强课程思政、凸显价值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加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有: 白泉、盛国华、金生吉、徐金花、陆海燕、徐超、赵东阳、孙乐娟。主要分工如下: 第1章由白泉、赵东阳编写; 第2章由金生吉、孙乐娟编写; 第3章由白泉、盛国华编写; 第4章由盛国华、徐金花编写; 第5章由盛国华、孙乐娟编写; 第6章由金生吉、徐超编写; 陆海燕、赵东阳对全书例题和附录进行了编写。土木工程专业侯添一、卢建南等同学参与了本教材部分插图的绘制。全书由白泉统稿。
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谨向他们高水准的辛勤工作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