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冷兵器一般是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列、热动力机械系列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最初的冷兵器,其实就是远古人类手中用来耕作、狩猎用的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冷兵器更是层出不穷,仅仅在中国传统说法中就有着“十八般兵器”的存在。每种冷兵器还可以根据其外形、大小、用途等细分为若干不同系列。在不同地区,由于民族、体质等方面的差异,所发展出来的冷兵器在外形、用法上也存在很大区别。随着战争及生产水平的发展,冷兵器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由庞杂到统一的发展完善过程。火器时代开始后,冷兵器已不是作战的主要兵器,但因其具有特殊作用,故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军队或执法单位中,冷兵器依然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战争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军用刀剑,但人们依然对冷兵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冷兵器能完胜热兵器吗?冷兵器时代,兵种与武器哪个更重要?匕首成为现代战争中士兵标配武器的原因是什么?弓弩在特种作战中能发挥哪些功用?冷兵器时代与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伤亡率哪个更高?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一些疑惑,却无从获得解答。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冷兵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书中精心收录了读者广为关注的近百个热门问题,涵盖冷兵器的发展历史、主要分类、制造材料、生产工艺、整体构造、作战性能等多个方面,每个问题都进行了专业、准确和细致的解答。
本书适合对历史、科普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包括历史学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学生、军迷以及对古代战争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详尽的冷兵器知识、历史背景和技术分析,满足其对战争技术、战术演变和文化遗产的探索需求,同时也为收藏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灵感来源。
本书由《深度文化》编委会创作,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阳晓瑜、陈利华、高丽秋、龚川、何海涛、贺强、胡姝婷、黄启华、黎安芝、黎琪、黎绍文、卢刚、罗于华等。由于科普知识的复杂性,本书内容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