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突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地位,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做出了“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部署,劳
动教育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再次彰显其在“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中的重要
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全国广大劳动者,深刻阐释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
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教育部2019 年工作要点明
确了大力加强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
育情况考核、评估和督导,工作措施有: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劳动教育指导大
纲,修订教育法将“劳”纳入教育方针。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
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
度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
学校、社会各方面。这些都为我们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发挥实习实训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强化劳动
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也要尊重劳动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提高学
生劳动认知的基础上,注重劳动实践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养
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所以,高职学段的劳动教育教材不仅要可学,还要可用可练。当下面
向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教材大多聚焦劳动理论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偏弱。如何在高职院校
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多停留在构思、摸索层面,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背景和认识,我们试图提供一本高质量的高职劳动教育教材,既
可作为劳动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师生劳动实践的指导用书;既注重劳动知识的传授、
劳动文化的熏陶,也注重劳动技能的训练和劳动习惯的养成。为了强化劳动技能培养和劳
动习惯养成,编者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还配备了学材。教材分三个模块:理论认知与三种
精神、劳动安全与法律法规、三种精神的实践养成与技能提升。各模块下设相应的任务。
每个任务都包括名言警句、故事导入、故事分析、问题导入、知识讲授、案例点评、问题
思考以及对应的实践训练任务(含劳动实践目标、实践过程、结果呈现、评判标准)。学
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内化提升,显现为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材.indd 3
2023/8/23 15:30:42
新时代劳动教育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教程
IV
相较于其他劳动教育教材,本书的主要特色有三点:一是在教材内容上,坚持以“劳
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为核心,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
美丽,劳动最伟大”为价值理念,围绕三种精神开展内容设计。彰显中国意蕴、民族传统
和时代风尚。二是在教材体例上,注重故事讲述,精选能够体现三种精神的技术能手、全
国劳模、大国工匠作为典型人物,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通过人物故事讲述,向学生传递
精神理念,进行知识浸润。三是在教材构成上,增加了学材。学材主要面向学生设计,是
本书最大的特点,强调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专门设计技能培养任务、制订评判标准,为
学生提升技能提供文本。教材和学材相互呼应,形成互补。
全书分为三个模块,共22 项任务,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造诣的教师组成编写
团队,由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张丽芳主持和担任主编,由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王晴晴、
济南职业学院张松、滨州职业学院李瑞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杨学英担任副主编。其
中模块一由张丽芳、王晴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刘阳和齐鲁工业大学程兆燕编写;模块二
由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李家俊、梁霄编写;模块三由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焦莹莹、孙
钊、卜令芳编写。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刘农责、滨州职业学院崔立功、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
院吴涛提供相关案例、视频、研究成果等资源。教材部分由王晴晴统稿,学材部分由焦莹
莹统稿。教材内容、配套课件、视频由张丽芳、王晴晴、张松、李瑞红、杨学英审定。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 年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