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进入大学校园前接到的入学通知书、大学校长在欢迎新生大会上做的演讲、大学生活中参与学生会竞选的演讲稿、平时的请假条、学生会发起的倡议书、学校张贴的表扬信,以及大学毕业后为找工作而写的求职信、推荐信和经常接触到的行政公文,还有财经文书、法规文书、科技文书等,都是应用文。
以上的种种情况充分说明,应用文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写好应用文,让应用文成为生活、学习的帮手,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应用文既要能简洁明了地概述其基本的写作格式,还要能通过简练的语言来对应用文体进行透彻的讲解;选文既要突出实用性,还要有时代活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编委会成员在刘金同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对畅销全国的《应用文写作教程》(第4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推出《应用文写作教程》(第5版)。本书的全体参编教师,都是长期讲授应用文写作的一线教师,对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让学生既好又快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有其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在书中有很好的体现。
此外,在本书修订的过程中,我们还征求了应用文写作教学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使本书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论层次,充分体现了学术性。自2006年第1版发行以来,本书便受到了全国各高等院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本书多次获奖,并被黑龙江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可以这样期待,此次修订后的本书将是集实用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应用文写作领域的佳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应用文教学的需要,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类系列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应用文写作教程》(第4版)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扩大了应用文写作体例范围。
本书包含公务文书写作、事务文书写作、财经文书写作、法规文书写作、礼仪文书写作、传播文书写作、科技文书写作、申论写作、电子文件写作、文书处理,以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等,涵盖了应用文写作的所有体例,不仅包括常见的党政公文,还包含日常应用公文,适用于不同的工作领域。其中公务文书由原来的13种增加到了15种。
(2) 选编例文具有时代性、权威性、思想性。
在本书“第二章 公务文书写作”“第二节 命令(令)、议案、意见”中的例文,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学习例文的同时能激发学习者的爱国热情。本次修订,保留了代表性的经典例文,并将过时的例文删除,换上了具有时代性、权威性和思想性的最新例文。
(3) 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本书“第三章 事务文书写作”“第三节 日常事务类文书”中的“计划与规划”“总结”“读书笔记”“条据与证书”等内容,与日常的工作、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对日常事务文书的写作格式有清晰的认识,并可通过实例进行模仿练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 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的发展,我们不仅增加了“电子文件写作”的内容,而且针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还特意编入了“申论写作”,并附有最新参考样题及答案,做到了与时俱进。
此外,本书每一章的开头配有“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对章节重点内容有全面的认识;部分例文之后有“评析”,以帮助学生理解;每章结尾配有“思考与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全国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自学考试和公务员招聘考试的参考书,更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潍坊科技学院刘金同教授与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教育学区刘金来副教授任主编,负责全书的体例设计及统稿;刘晓晨、王天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刘学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工程师王冰倩任副主编,负责对全书的修订工作。另外,范晓梅教授、孙月华教授、宫淑芝教授、闫鸿武教授、戴维一教授,以及潍坊学院的吴永昶教授、李毓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的李玉萍老师,山西省吕梁市的李艳英老师,对本书的修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书由潍坊科技学院李昌武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由潍坊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长军担任编委会副主任。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应用文写作方面的书籍,引用了部分政府部门制发的公文,还借鉴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料,在此,谨对其制作者表达诚挚的谢意!同时,对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本书已经进行了4次修订,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