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含融媒体和自媒体)变得越来越难做了。单篇文章的阅读量有十万+,似乎成为衡量一个新媒体成败的关键标准。

2019年1月底,我的百家号累计阅读量不过2 069万次,粉丝数为94 761;而到了2019年底,累计阅读量便达到了1.5亿次,粉丝数为20万左右。

一年时间,阅读量破亿,按照我日更一文的频率,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为27万次。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有的文章阅读量仅仅千余,而有的文章阅读量则破百万。

依靠爆文突破阅读量

每一个新媒体都在分割流量,用户总量就那么多,此消彼长之下,太多内容已经挤爆了眼球,阅读量为0的概率无限加大。

恰恰是这些百万+的文章不断爆发,才让我的文章总阅读量能够“轻松”破亿。这只是我在百家号上的成绩。在今日头条上,2019年每个月我都能拿下几个青云奖;在搜狐号上,十万+周周有,百万+月月拿。

常有爆文,使我能够在新媒体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百万+爆文代表什么?影响的人群超过百万,如果能持续影响他们,就拥有了逐步确立个人品牌的可能。

不过百万+爆文也要看领域。娱乐、历史乃至体育这些人人皆能读、大众皆喜好的领域,新媒体做到单篇百万+、留言过万不是难事。可如果是科技、财经或更为冷门的互联网产业经济趋势分析呢?十万+爆文都极为难得!因为受众太少。但这不影响这些单篇不过十万+的新媒体树立品牌。原因同样简单,尽管受众少,十万+却依然覆盖了足够多的该领域的爱好者,如果这些受众的数量只有一百万,那一篇十万+爆文就影响了1/10的目标人群。

我的自媒体定位是游戏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分析与评论,聚焦的是一个不太被关注的领域,因此爆文的意义也就不仅仅是阅读量大了。

想要爆文,必要的套路不可少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仅仅靠文笔来突围,已经不行了。毕竟,数以千万的新媒体创作者之中,文笔堪称佼佼者的实在太多。而且,从2004年博客兴起,新媒体经历了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喜马拉雅、抖音等诸多平台,形式有图文、音频、视频,乃至视频细分为短视频、长视频,图文有微博、深度专栏和付费专栏等。数以千万计的创作者都在流量池中进行博弈,其中许多人早已深耕了十多年,占据了自己的山头。想要突围,难度变得很大。

怎么破局?写出爆文都是有套路可学、有踪迹可循的。万变不离其宗,文章总归都是标题、导语、正文和观点的组合,只不过在受众面前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套路可以总结,比如标题到底写多少字,分几段,是用提问的方式还是指南的模式,又或者蹭热点话题,蹭大咖的热度。每一种标题的格式都可以公式化。导语有导语的公式,正文有正文的公式,甚至是走独特路线来表达“笑傲江湖”的观点,体现态度和温度,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只不过,不要让公式这样的东西桎梏创作和创意,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驱动力,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创作之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想要有独特的观点已经越来越难了。毕竟,再小众的领域里,跑道上也挤满了竞争者,你想独树一帜并保持言之有理是不容易的。

于是,我根据从2004年以来从事新媒体写作和自己部分爆款文章的成功经验,进行一系列的提炼和总结,找到了一些套路。读者在熟悉这些套路之后,还能衍生出自己的套路,最后做到“无招胜有招”。

当然,还是要说一句,千万别走歪路。有些歪路,看似能轻松收获百万+,比如论坛时代那个引发歧义的标题“美女走光了”确实有速效。可是,单篇百万+之后呢?

新媒体需要长期的经营,单篇百万+其实并不能证明成功。当一个新媒体通过走歪路快速达成了单篇目标之后,受众会摒弃它,最终这个新媒体要么在沉默中消亡,要么在沉默中被封杀。作为一个从2004年开始做新媒体的人,我看过太多云起云落,从没见过走歪路的新媒体能有第三条路可走。

想要爆文,独特的观点必须有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想要有独特的观点已经越来越难了。毕竟,再小众的领域里,跑道上也挤满了竞争者,你想独树一帜并保持言之有理是不容易的。

你能想到的,别人也同样能想到。除了比发文速度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答案是,新媒体最终比拼的不是谁有独家消息或内幕,而是谁有独家观点且言之有理,或至少能自圆其说。

新媒体是需要长期运营的。单篇成为爆文,或许出于偶然,或许出于侥幸,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持续产出爆文,靠的还是独到的眼光、精准的“点穴”和持续的精耕。

六神磊磊不是靠一篇爆文成功的,而是靠一篇篇爆文;罗振宇不是靠一次演讲成功的,而是靠一次次演讲;还有更多新媒体人,哪一个不是在光环之下苦中作乐?坚持,坚持,再坚持,进行持之以恒、质量有保障的观点输出,再配合独到的视角,最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不是只有网文作者才怕断更,新媒体作者更怕,若不刷存在感,就会被人遗忘。

独特的观点是什么?它不仅要语出惊人,还要能够在一个被反复翻炒了无数次的话题中展现不一样的视角,表达出不一样的感悟,甚至能够给受众带来顿悟。

每一个新媒体创作者其实都应该尝试如何在寻常中找到不寻常,如何在熟地里挖掘出潜藏的珍宝。

套路是底子,创作者需要掌握最常见的规律,这就和诗人要掌握诗词的格律一样。观点是更高的维度,让创作者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爆文能够证明创作者找到了正确的路,而持续不断的爆文则是证明创作者没有走向歧途。

想要爆文,这本书能给你什么?

这本书里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根据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我自己在新媒体创作过程中总结的经验,特别是遇见过的问题,逐步积累起来的一整套方法。

这本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讲格局和立意。在起步阶段,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入口和跑道至关重要。如果起步姿势不对,则后续都会跑偏。

第二章讲标题。本来在创作时,可以最后才写标题,但我们最好还是按照内容的阅读顺序来写。标题难取吗?它难在怎么取才能让人点击,难在怎么取才能让人转发,但更难的还是怎么取才会获得粉丝。答案并不复杂,取标题实际上是细活,根据这一章的指导进行写作,就能做得到。

第三章说导语,第四章谈正文,也都是同样的路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个公式、每一套模板,乃至每一种形式,都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解读。和其他的新媒体写作指导书不太一样的是,本书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复盘,而是我通过解剖自己的文章,为你解析爆文的关键。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第一手资料、第一手经验和第一手的成功范式。

第五章讲观点。在我的新媒体创作生涯中,一直以观点作为新媒体成败的关键。书里说到的五层心法,每一层都不容易炼成,读者可以先进行模仿,再自行创作。

这本书的读者首先应该是自媒体人,特别是刚刚入行或遇到瓶颈的自媒体人。单枪匹马地闯荡新媒体行业,手里没一本指南是不行的。我们没必要重复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而应借鉴前人已经蹚出的路。

其次是融媒体的从业者,尽管很多人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还是有许多不同。我作为一个从事过报纸、电视工作的前记者,同时还是十多年孜孜不倦地在新媒体领域中耕耘的自媒体人,我对两者的同与不同有着许多切身感受。

再次是热衷于写作,特别是评论型文体的内容创作者,对于如何产出独特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评论,我相信我自己的实践经验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最后,或许还有更多想了解新媒体的人,也可以从本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在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