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托育机构不只简单地提供照护服务,还要做到科学育儿,高质量地发展。0~3岁,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更是塑造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机会。本书的撰写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使命,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为我国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书聚焦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新进展和前沿成果,在传统发展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发展评价手段、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以一种新的模式充实我国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的研究领域。在内容架构上,本书共分为九章,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第一章至第三章,分别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理论体系、遗传和环境因素、发展评价研究与实践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框架。第四章至第七章,进一步深入到婴幼儿感知觉与身体动作、认知、言语、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具体领域,详细阐述了各领域的发展特征、评价指标和指导要点。第八章则重点探讨了在婴幼儿保育实践中如何获取、解读和运用发展信息,以整体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本书最后一章综合介绍了婴幼儿发展的标准化评价量表,内容涵盖婴幼儿发育行为的发展评估以及托育机构和家庭托育点的质量评估,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具体实施工具。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许多同行与友人的支持和帮助。要特别感谢廖雨曈、张伊帆、穆芳、谢婉琳、毛欣梅、刘文琴和薛曼莉为资料收集的辛苦付出,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本书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他们的专业指导和辛勤工作,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此外,还要感谢所有参与审校、提供反馈意见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给予启发和建议的托育工作者和婴幼儿家长。
本书主要面向各大高校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婴幼儿早期发展与评价的科研工作者等,致力于让读者建立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评估内容的整体性认知,并能够运用相关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对婴幼儿心理发展进行有效评价和开展相关研究。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力求使每一章节都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然而,由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限于时间和水平,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希望通过本书的撰写出版,为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研究和实践工作贡献一分力量,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科学指导,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参考。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每一个婴幼儿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