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以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必然要求。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要把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理应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宗旨,把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融入教材和课程教学,使其成为课程思政和就业育人的平台和载体,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由重庆师范大学组织编写。2010年,重庆师范大学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针对大一和大三学生,分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I(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II(就业指导部分)”的教学。2014年7月,学校成功申报了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特色教材课题,编写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重庆师范大学)》。教材出版以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也在不断地梳理和完善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的得失,逐步构建完善了“121N”全程生涯教育体系。作为该体系核心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也成功获评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为更好地服务课程教学,全面反映近年来的教学反思与新兴成果,学校决定对2014年出版的教材进行改版升级。

新版教材体现如下特点:一是内容更丰富。为更好地配合课程教学,新版教材在原教材内容基础上扩充完善并一分为二,形成两本独立的教材,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分别应用于大一和大三的相应课程教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了职场探索,增加了生涯管理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新增了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师范生面试等特色内容。二是实用性更强。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高度贴合,设计上也更方便学生学习。通过二维码的形式,不但增加了相关知识的容量,也为课堂互动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方便。三是课程思政更有特点。教材中使用的大部分案例为学校案例,且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融入“时代楷模”、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等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凸显了榜样塑造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编写组成员是重庆师范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的核心骨干和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由党亚莲、董薇担任主编,杨云、杨梅、瞿聪担任副主编。各章编写分工为:第一章,杨云、田力、董薇;第二章,杨梅;第三章,瞿聪;第四章,黄泓嘉;第五章,伍崇利;第六章,田力;第七章,董薇;第八章,程小诗、董薇。全书由党亚莲、董薇统稿,由陈志军审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强、可读性强,既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又与师范类院校的实际相契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借鉴了一些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料,在此谨向这些文献和网络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及写作时间所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免费提供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读者可扫下列二维码获取。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通过拓展阅读来丰富教学内容,读者可扫相应章节二维码学习。

   

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

编  者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