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刘 钊
产生于夏商之际的汉字,童年期即具备了充盈的血脉和坚固的筋骨。经过历史长河的汰洗和文化烟尘的熏染,汉字因其基因强大、遗传优异,至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气质特点和文化品格。汉字是我们了解古代世界的主要手段,是我们与古人沟通对话的一座桥梁。试想,如果没有汉字,我们对古代世界将懵然无知。汉字具有跨时空的效力,既历经三千多年传承至今基本不变,又可以超越不同的方言区,让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无论如何高估都不为过。
既然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又是真正的中华基因,它就不能仅仅是学者需要研究和理解的对象,而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需要研究和理解的对象。因此,我们要把汉字研究的成果请出书斋,面向社会和大众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熟悉汉字的历史,了解汉字的文化,领会汉字的意义。
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提倡,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入探索中华早期文明,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对汉字的研究阐释和传播应用,可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通过汉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一位学者和老师都需要考虑的重大且紧迫的问题。
袁勇先生的《汉字里的中国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部面向中小学生和中等文化水平读者的讲汉字的书。
这本书收文十九篇,每一篇都有一个能引发读者兴趣的标题,每一篇都讲一个或相关的几个汉字。从字形到词义,从训诂到义理,不妄言,不戏说,在汉字讲解中糅进古代故事,并充分利用古典诗词让讲解充满诗情画意,同时饱含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章浅显平易、生动鲜活,展现 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是一本可以融入青少年心灵,让青少年通过汉字故事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书。
作者袁勇先生为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心书馆馆长,曾长期担任语文类少儿报刊编辑、主编,多年来面向社会开设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中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类课程,同时笔耕不辍,点校、编撰并出版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纯美儿童文学读本”丛书、“漫画小古文” 丛书、“藏在诗里的汉字”丛书等优秀图书,在业界颇有影响。
我与袁勇先生相识多年,他一心扑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上,我对他的这种追求和敬业精神颇为敬佩,故引为知己,视为莫逆。蒙他不弃,在《汉字里的中国故事》出版之前索序于我。我很高兴为他的这本书写序,同时祝愿他人越活越年轻,生活越过越美满,事业越干越红火,文章越写越老辣。
刘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著有《古文字构形学》《郭店楚简校释》《古文字考释丛稿》《书馨集》等,主编《新甲骨文编》《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