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前,各大高校纷纷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内开设“货币金融史”课程,以加强对货币金融历史的学习和脉络梳理,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并不多见,高校师生急需一本介绍中国悠久货币金融历史的教材。本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方法论,坚持全面、客观、历史地表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还原历史人物。本教材将金融史的宏观和微观诸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涵盖古今中外的金融史研究。同时正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结合新时代的数字货币、数字金融的发展,从历史观的角度探索新的货币金融时代。

本教材从金融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细致的文献梳理与分析,以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发展时间线为主要逻辑线,系统给出了从原始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各个历史阶段基本的社会概况、主要的货币形式、货币在所处时段的主要职能以及各时段主要金融政策的相关内容。通过列举关键金融人物和其实施的货币政策,补充分析各个时期不同货币制度对于当期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等起到的支撑作用。

在整体框架构建时,本教材着重考虑货币对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使得教材更加适用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对于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货币金融政策的描写和扩展等也使得教材内容更有趣味性和广泛使用性。

在时段选择时,本教材不仅选择了从周朝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历史时期货币金融史、近现代中国货币金融史的主要内容,还将货币金融的历史拓展到了周朝、商朝和商朝之前的相关记载,延长了中国货币金融史的研究时间跨度。

本教材在每章后面均附有课后习题,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将各个朝代的货币发行状况进行汇总,列出货币时间线,为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货币发行状况提供索引。

本教材的主编与参编人员均为金融学专业授课教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金融发展脉络的分析,增加了货币发展与当时社会状况的紧密关联、货币相关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解决了当前市面上从金融学角度对货币发行以及货币对经济系统支撑等相关内容进行阐释的教材缺失问题,更加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

由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货币金融发展丰富多彩,编者受视野和知识所限,从浩若烟海的历史长河中选出主要货币金融历史事件,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教材编著过程中,袁思琪、熊燕、贺克南、任慧婷、郝睿盈、张晓文、周轩、王宇、赵语桐、陈庆冲、张雨萌等参加了资料收集、撰写与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