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C语言程序设计”一直被很多高等院校作为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它在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方略,作者在一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零基础的读者,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练结合的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达到掌握C语言的目的。

本书共分10章,由作者在多年从事C语言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与体会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一题多解、不断探索

C语言中有一些经典案例,如斐波那契数列、求解最大公约数、求阶乘等,这些问题的求解可以分别用循环、递归函数、数组或指针来完成。通过这些不同求解方法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又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本书从经典案例入手,举一反三、由浅入深,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循环结构部分,从经典案例1+2+…+100入手,推及求解100以内奇数和、偶数和、某数的倍数和、阶乘、斐波那契数列等。又例如,输入一个正整数12345,然后反序输出54321,推及求解输入任意位数的正整数,判断它是几位数,并输出各位数字; 判断输入的正整数是否是回文数,如123321等。

3. 类比方法、巩固新知

C语言中有很多知识点的微小差异可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些给初学者带来了很大困惑。例如,有参宏定义的参数是否加括号; if语句表达式中“=”与“==”的区别; 指针(*p)++与*(p++)等。将这些知识点放在一起类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能使学生明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

4. 趣味案例、激发兴趣

本书引入趣味案例,如韩信点兵、猴子吃桃子、百钱买百鸡、猜数、狐狸抓兔子等,提升C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

5. 归纳总结、凝练升华

各章开始设置了内容导读,指导学生阅读; 在章节结尾给出小结和常见错误信息分析,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巩固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配套有微视频、教学课件和案例及习题的源代码,读者可以扫描相关的二维码观看与下载。

本书由施文英担任主编,谷萧君、王凤萍、杨萍担任副主编。施文英编写第2章、第7章、第10章,并整理附录; 谷萧君编写第8章和第9章的链表部分; 王凤萍编写第4章、第5章和第9章(除链表外); 杨萍编写第1章、第3章和第6章。

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宁夏大学汤全武老师给予了鼎力帮助和支持,C语言课程组的冯锋、袁怀民、史伟、牛万红等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此外,本书的编写还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许多网站资料,也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是宁夏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材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之一,并获得宁夏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也是宁夏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宁夏大学互联网+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

教材研究基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