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推荐序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新媒体为企业营销和新零售赋能,成为个人和企业通向财富自由的必由之路。

黄桓老师编著的《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从入门到精通》( 第2 版),是带领新媒体“小白”从入门成长为“高手”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实操手册。

本书以新媒体运营的基本流程——账号定位、平台选择、内容创作、用户研究、粉丝互动、商业盈利为脉络,结合对当前主流的新媒体平台——公众号、大鱼号、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B 站、小红书的流量密码的详细“解密”,为读者清晰、完整地呈现了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的底层逻辑和实战方法。

黄桓老师在本书中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述了干货满满的实用技巧,而且穿插了大量图片和实例加以说明,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提升知识的吸收效率。

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阅读本书不仅不会有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且相反地会对新媒体运营与推广这一领域形成更丰富、更具体的认知。

同时,黄桓老师教授的是思维,是视野,在跟随黄桓老师的方法入门后,实践才是带领每一位读者从入门走向精通的最好方法。在实践中把书读厚、读深,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才是本书给读者带来的真正启迪和成长。

陈晞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

序言

为什么你需要懂一点新媒体

你好,朋友!

现在的你无论是老板、高管,还是年轻的职业经理、职场新人,抑或是想玩新媒体的普通人,我们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技术与新的观念不断迭代、冲击并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你、我都会感到莫名的兴奋。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明底蕴也让我们倍感自信和温暖。

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最文明、最繁荣的时代,也是最有活力、最有自信、最为渴求繁荣与安定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正以一种超越者的姿态、以堪称全球最快的迭代速度奔向下一个十年,因此,在这个时代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以前所有未有的形态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在消费端,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规模效应,商业模式、工作模式和组织模式都在以全球最快的速度演化;而在生产制作和服务的供给端,即将诞生的则是全球最新的产业形态。在这其中,新媒体作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作为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新零售咨询和培训领域多年的从业者,笔者指导了很多通过新零售商业模式并用新媒体品牌营销实现成功转型的企业。新零售和新媒体的理论与方法在这些企业中的充分应用,使很多企业开始懂得如何玩转新媒体,并以新媒体作为工具和阵地,开展企业品牌营销。

在带领这些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新媒体作为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有效的品牌营销传播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企业老板或是企业高管的你,更应该熟悉新媒体知识。新媒体的运营部门在企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营销工具、内容和方法的使用,成为企业继产品研发、生产之后最为核心的企业技能,没有新媒体运营能力的企业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更不会具有未来的长久竞争力。

当你知道什么是新媒体及其内在运营规律时,你就能理解现在移动互联网和5G 时代最有效的传播工具是什么。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洞察年轻的群体在看、在吃、在玩、在学什么,因此你将拥有可以和他们沟通、交流的话语能力,拥有能让他们认可你、喜爱你,并支持你的社交资本,还可以知道他们运用新媒体为企业的品牌营销赋能时为什么会这么想和这么做的思维逻辑。归根结底,你要知道怎么和他们共事,怎么和他们共赢!

作为一位年轻的职业经理或职场新人,你不仅要了解新媒体,还要能玩转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底层规律和实战逻辑。虽然你非常熟悉怎么使用微信、微博、抖音和快手,而且对于最新流行的“网红”、直播、虚拟主持人、5G 技术都并不陌生,但除此之外,你还要了解这些新媒体背后运行、发展、传播的规律和逻辑。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玩转新媒体,让它们成为帮助你提升职业能力,积累职业资本的强大工具。

不了解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的年轻人,很难成为企业的营销明星和职场达人。相反,当年轻的你能够综合运用新媒体知识为企业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服务赋能的时候,你的职业发展道路将会面临多种选择,而且每一种选择都前途无量。

你可以因此成为企业的新媒体总监、销售总监或者销售总经理,甚至你还可以“炒”掉老板,找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做一名营销合伙人,或者干脆做自媒体,做一名“网红”或是关键意见领袖,通过与品牌方的合作推广或合作营销,拥有自由职业的你一样可以轻松盈利。

本书凝聚了笔者多年的新媒体理论总结与实战经验,特别是在第1 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红书、短视频、直播营销等新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以下三位同人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廉小娟:写作小组组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合伙人。

樊梵:写作小组组员、新媒体栏目撰稿人、设计师。

王晖:写作小组组员、原迪士尼乐园活动主管、新媒体策划人。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