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鼓励大家共同奋斗以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素养水平不仅关系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水准和国民的幸福感程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书的编写根据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及《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相关文件要求,以培育大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为培养目标,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任务,将心理健康知识、能力、素养与正确价值观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书集结了多位教学一线心理教师的工作经验,从大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让学生听得懂、用得着、使得上的心理学知识。本书内容已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现根据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重新进行讨论、研究、梳理、总结,期望从教学要求和学生成长两方面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本书在原有教材版本基础上进行修订,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时效性上,更新了理论知识、案例、统计数据等相关内容,同时从可读性、实操性上改善了内容排布与叙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科学性及先进性。
(2)本书各章新增 “学习目标”“思维导图”“微课”“电子活页”“能量补给”等模块,以绿色、多元、高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精心编排模块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在章首设置“学习目标”“思维导图”,协助学生预览全章内容与重点;通过“案例导读”触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思考;正文中穿插“微课”“心理小贴士”“心理训练游戏(电子活页)”等,以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并获得互动体验;正文后附有“案例讨论”“心理测试”“能量补给”“拓展阅读”,以丰富学生的思考切入点,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挖掘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教材,新增第十二章,并对第九章和第十一章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新增“朋辈互助”等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实时且贴近需求的内容。
本书由曲媛媛、武传伟、张洁婷任主编,谢飞、李文婷、孙蕾、王俊力任副主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帮助,在这里特别感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维、学生工作处处长孙巧奎为本书的修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感谢审阅书稿和提供宝贵意见的领导和教师们!同时,本书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同仁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