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清建筑遗产区域是辽宁省境内前清历史信息含量很高、前清建筑遗产
密集的地区(从公元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建大金开始,中经公元1636
年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至公元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开进山海关、定
鼎北京,这前后28年为清朝建立的前期)。这些建筑遗产涵盖了城池、宫殿、
陵寝、战场遗址、寺庙、民居等类型,形成了大尺度的前清建筑遗产区域。
这个区域记载着清朝建立前期满族文化在辽沈地区发展和传播的印迹,是早
期清朝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前清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非常具有独特
的前清文化特征。但前清建筑遗产区域整体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形成独
立的研究模式。鉴于以上情况,作者提出建筑遗产区域的数字化分析方法,
便于从整体上保护辽宁前清时期的建筑遗产。较之分散的建筑遗产点状保护,
笔者提出的方法效果更好,影响更大,易于摸索普遍规律,形成科学方法,
不断深化保护的内涵,可以为今后我国大尺度、大跨度类型遗产提供一种新
的研究思路。
全书共6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辽宁前清建筑遗产区域的特点、文化
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现状,希望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实现遗产区域
的整体保护。第2章是建筑遗产火灾的数字化分析与保护,介绍清福陵的火
灾隐患和消防安全的现场勘察,研究清福陵木材阻燃处理的数字化分析、隆
恩殿室内火灾与阻燃的数字化分析、室外火灾蔓延的数字化分析。第3章是
建筑遗产风蚀的数字化分析与保护,介绍建筑遗产的病害分析理论、清永陵
建筑遗产病害的现场勘察,研究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清永陵
与清福陵风沙侵蚀的数字化分析。第4章是建筑遗产热冷环境的数字化分析
与保护,介绍清福陵和清昭陵建筑遗产病害的现场勘察,研究清福陵夏季太
阳辐射和热环境数字化分析、绿地对清福陵夏季热环境和微气候的影响、不
II
同树木绿化对清福陵夏季热环境的影响,对冬季寒潮降雪对清昭陵隆恩门和
隆恩殿侵蚀进行数字化分析、赫图阿拉城冬季外环境分析与绿化营造策略。
第5章是建筑遗产区域生态环境的数字化分析,介绍建筑遗产区域生态环境
和特征,研究建筑遗产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数字化分析和生态保护。第6章是
建筑遗产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数字化分析,介绍建筑遗产地数据信息集成和
建设用地扩张特征,研究建筑遗产地和遗产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数字化分析。
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数字化分析与模拟的辽宁前
清建筑遗产区域整体保护方法研究(51978417)”资助下的研究成果,是课题
组成员共同的汗水结晶。其中,第1~4章由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
院王肖宇老师撰写;第5章和第6章由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王
晶老师撰写。参加调研测绘和图纸绘制工作的人员还有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学
2013—2021级的同学们。以下同学为辽宁前清建筑遗产消防安全和病害劣化
现场勘察任务作出贡献:梅丽宁、徐晗、吴承龙、张瑶、张馨瑜、宋晓一、王
大伟、杨丹丹、秦思文、隋欣、杨瑷鸿、李慧、侯欣宇、吴晨晖、刘彦辰、
房俞含、秦祺、宋佳音、王佳宁、牟虹霏、苗砚博、李朵、吴一凡、苏雅汗、
戴闰龙、燕依琳、董雨禾、赵悦同、杜文敏、杨茗钦。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
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请读者及专家海
涵指正。
作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