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本书于2011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被确定为科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5月,本书被遴选为辽宁省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2014 年8月,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并被清华大学出版社确定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人文基础经典阅读“十二五”规划教材,2018年3月第3次修订再版。 

本次再版(第4版)在秉承“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立足学生求职和工作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融合专创劳思教育元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和“思想性、权威性、实用性、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情境部分设计,调整了情境模块次序,增加了新媒体文案写作章节,同时修订了部分文种的理论阐述部分,并更新了大部分例文,新增了章节训练习题。

“专思劳创”相融合是本书再版特色之一。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因此,本书在知识讲解、情景设计、例文选取等环节介绍写作知识的同时,着重融合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教育内容,大力宣传我国党政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力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全面育人目标。 

情境设计是本书再版的特色之二。本书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生活阶段,设置了六大情境模块。在每个情境模块内,根据不同文种的特征及适用范围,设计了连贯性的故事情境导入形式。这种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种适用的范围。情境部分的表达方式文学色彩较浓,与正文应用文写作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全书情境有两个主要人物来引导,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能够跟随这两个人物学习到不同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本书具体介绍了机关公文、日常应用文、经济应用文、新媒体文案等贴近学生校园学习和工作的常用文体,每种文体既包含精当明晰的理论知识讲解,又配有较为新颖、富有时代感的典型案例。 

本书编者密切关注高校应用文写作理论探索与教学实际的发展趋势,紧密跟踪应用文写作学术前沿与实践领域的最新资讯,力求使本书更具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

关莹、李淼、李伟权负责本书的体例设计,全书由关莹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关莹负责编写第二章和第六章第一节;李淼负责编写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节;李伟权负责第一章第三、四节,第三章第一、二、七、八、九节和第六章二、四节;李澍昱负责编写第一章第一、二节;刘莹负责编写第三章第三、六节;陈祉妹负责编写第三章第四、五节。

特别感谢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杨桐波教授,其对本书修订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同时,编者在编写、修订本书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教材和专著,并汲取了相关成果,摘引相关例文,在此一并向有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同仁赐教。反馈邮箱:shim@tup.tsinghua.edu.cn。

编者

2024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