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金融机构所处的风险环境日益复杂,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面临的最严重的非自然类灾难。特别是金融危机使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成为摆在各国政府、监管者和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3年10月30—31日,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我国要优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化监管技术、方法和流程,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充实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监管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风险跨机构、跨市场和跨国境传染。加强功能监管和综合监管,对同质同类金融产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实行公平统一的监管规则。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对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实施常态化监管,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强化金融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序扩张。

近年来,金融风险管理日益受到国内外金融界的重视,论著颇丰。但由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技术、策略、工具等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理论、技术尚未成型,论著多以论文或专著形式出现,教材尚不多见。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促进金融类院校本科生课程建设,同时为社会及金融机构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指导。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归纳,力求使本书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公认的高水平的本科生教材。

本书通过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形势及国际、国内的金融风险事件的分析,论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国际上金融风险管理的最新动态; 探讨了风险及金融风险的概念、分类; 论述金融风险管理的职能、原则和指导思想,构架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结构、程序、技能要求和管理模型; 梳理了基本的、国际上通用的金融风险识别、度量技术。

为使本书真正适应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及研究需要,我们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 系统性。本书既要系统反映金融风险管理的既有成果,又必须立足于继承和发展,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为讲授留有充分的余地。

(2) 新颖性。本书要求编写人员所参考的资料必须是近年来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较多地纳入国内、国外最新的被实践检验成立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力求做到资料新、数据新、案例新、框架新。

(3) 现实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实务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合理的借鉴,力求做到

与实践中的金融风险管理相结合。突出国内银行业实践,兼顾国际银行业最新趋势,坚持: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技能为主; 现实与前瞻相结合,以现实为主。使学生全面理解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操作,并为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本书由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晓燕主编,负责总体筹划和分工,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

感谢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峥昊与鹿泉城投集团副总、BSN工商管理硕士王胜勇对

第一章撰写的贡献,田丽丽对第二章撰写的贡献,吴尚隆对第三章撰写的贡献,于颖润对第四章撰写的贡献,曹玉鹏对第五章撰写的贡献,郭峥昊对第六章撰写的贡献,王娜对第七章撰写的贡献,张欣一和辽宁财贸学院刘润田对第八章撰写的贡献,向念和天津财经大学珠海学院何雨桐对第九章撰写的贡献,任佳钰对第十章撰写的贡献。

受时间和编写人员能力所限,本书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热忱盼望各方的批评指正。

编者2024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