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编织着全球化的信息纽带。从日常的即时通信到跨国界的商业交易,从智慧城市的高效管理到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无线通信技术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动与高效共享,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格局。然而,近年来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信号劫持等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威胁到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也对企业运营、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了严峻挑战。如何在享受无线通信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防线,确保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安全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特性为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提供了强大支持,但同时也对安全加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设备的海量接入和互联互通,使得网络攻击面急剧扩大,要求更加严密的防护措施来保障物联网系统的整体安全。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赋能通信设备持续强化安全机制,但同时也引入了大量新型智能攻击方式,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此外,边缘计算技术的兴起,则推动了数据处理和存储向网络边缘的迁移,为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和提高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有效弥补市场上通信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课程教材的缺失,为学生学习无线通信安全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基础,为当前无线通信中的核心安全威胁问题提供基础支撑与有效技术方案,本书将无线通信原理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有机融合,教材中大部分关键技术和基础实践内容涉及本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反映最新的无线通信安全标准与前沿技术。本教材牢牢把握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当前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安全威胁问题,基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信号处理、无线安全协议、密码学、机器学习等理论,从物理层认证、无线抗窃听、无线抗干扰、无线定位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分析和讲解了无线通信安全领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基础实践,侧重实际应用,既可作为通信工程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系统性学习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按需查阅的工具书。

本书由10章组成,内容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安全绪论、无线通信认证技术、无线安全通信、物联网接入安全技术、无人机智能通信安全、无线通信跨层安全与隐私保护、可见光无线通信安全与定位、无线智能超表面辅助安全传输、车联网抗干扰通信、6G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通过本书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掌握无线通信安全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赵凯编辑的大力支持,他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本书的质量。感谢李杰铃、刘欢欢、林志平、陈乔鑫、陈灏宇、吕泽芳、刘子涵、刘俐欣、陈煜涵、林凯龙、林祥达、张朋丽、詹懿雯、叶礼青、曾伟伟、黄达远、张晨熙、姚歆越、谢莉媛、张俊鸿、李少宣、王莉佳、李靖鹏和余汉妮对本书撰写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在资料整理、文字编排和图表制作等方面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他们的全心投入,本书很难顺利完成。感谢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的资源和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U21A20444、62202222、62371408和62301467等项目对本书编者在无线通信与安全领域研究的资助和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肖亮张翼卢晓珍杨和林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