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工程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学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核心教材,不仅是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石,更是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的关键。

本教材在充分汲取环境工程近年来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三传”(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原理为理论根基,有机整合分离工程与化学、生物转化原理,系统构建包括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在内的污染防治技术共性理论体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工程跨学科特点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以污染治理工程和相关设备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实际工程案例,搭建理论认知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着力培养读者解决复杂污染治理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书共分为6章,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资深教师共同编写完成,其中第1章由郭少青编写,第2章由冯国红编写,第3章由董洁编写,第4章由杨改强编写,第5章由卫贤贤编写,第6章由王建成编写。郭少青和王建成负责全书的统编、审核与定稿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梁可盈、王俊、冀寒融、张远生、高帆、王瑞强、乔丹、赵彬蔚、苏预心等对图表、公式以及书稿格式进行了细致的编制与整理,为本教材的高质量呈现做出了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教材的出版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与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特向相关作者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环境工程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尽管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严谨,但由于编写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期共同推动教材质量的不断提升。

愿本教材能够成为您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良师益友,陪伴您在环境工程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和前行,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者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