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经过近些年的打磨,结合近年来的上机考试系统的一些内容,又参考了一些优秀的C语言教程后经过改进的C程序设计教材。随着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改革,根据全国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白皮书的精神,高校计算机教学又提出许多新的概念,因此适用于教学的教材编写风格也必须改革。2008年我们编写的《C程序设计基础》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并获得大连市科学著作三等奖。2010年我们又进行了第2版的尝试,2014年出版第3版,2019年出版第4版。本书在前几次写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教学模式以及上机考试的特点又进行了新的改进。全书以设计为核心思想,适合高校以及自学人员作为教材之用。
我们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的教学团队,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和总结经验,通过参加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会议,以及与其他高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同行们交流,大家都感到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新时代人才。目前,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工作,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反思和学习研究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改革经验,在课程建设中,开始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调动手实践,以上机编程为切入点,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将重点放在学习编程思路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语言的思维能力和编程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在指导思想上,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考虑主要为以下两点: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参与编写本书的教师都具有长期讲授 C 语言的教学经验,本书将作为辽宁省一流课程和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撑教材。
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主要是从软的环境上进行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思路的改革,转变观念,把强化实践提到一定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考试,作为指挥棒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都有重大影响。对于C语言课程建设来说,考试改革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如今我校采用的考核方式是上机考核,这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积极的。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的学习,只有动手、动脑去实践,才能学到真本事。这就要求从硬件环境上以及软件配置上,都要加大投入。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逐渐地完成。
本书由大连交通大学的戚海英、宋旭东和刘月凡主要负责编写,第1~6章由戚海英编写,第7~9章由宋旭东编写,第10~12章由刘月凡编写,全书由戚海英统稿和审定。另外,李瑞、徐克圣、陈鑫影、谷晓琳、吴则成、高全艳、蔺亚琴、朱凯健、王舒龙等在本书图表排版中都做了不少辅助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