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康复护理作为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具有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医疗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顺应时代需求,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康复护理技术》教材。
本教材紧扣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全面涵盖康复护理领域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从内容架构来看,全书系统构建了四大模块。“康复护理工作入门”模块,引导学生初探康复领域,建立运动学基础理论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筑牢根基;“常用康复功能评定技术”模块,详细阐述运动功能、感知觉功能、语言功能、心肺功能等多方面评定技术,这是康复护理精准实施的前提;“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模块聚焦体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呼吸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等实用技术,紧密贴合临床实践;“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模块介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技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以下特色:
1.思政融合,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贯穿始终,通过创设临床案例情境,将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意识和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在康复护理实践中,引导学生建立尊重患者、关爱患者的意识,塑造“精医报国”的职业信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康复护理人才。
2.任务驱动,学用结合
采用任务驱动式编写,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每项技能型任务均对标临床操作标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了解岗位需求,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推动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转型。例如,在体位摆放、转移技术相关任务中,详细阐述偏瘫患者、四肢瘫患者等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关键技能。
3.理实一体,知识连贯
理论与实践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讲解康复功能评定技术后,引入相应的康复护理技术和治疗技术,使学生能够将评定结果与护理措施紧密联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个模块、项目和任务之间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数字赋能,混合学习
本教材配有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配套课程同步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材由高凤、沈泽群、杨湘英担任主编,王姗、徐月花、王金凤、胡一兰、汤杭艳担任副主编,贺郁琳、张茜、钟晨、官慧、单以宁、吴珊、陈天笑也参与了本教材的编写。具体分工如下:沈泽群编写模块一项目一;王姗编写模块一项目二;单以宁编写模块二项目一;高凤编写模块二项目二、三、四、五;张茜编写模块二项目六、八;杨湘英编写模块二项目七、模块三项目五;贺郁琳编写模块二项目九和模块三项目四;徐月花编写模块三项目一、三;陈天笑编写模块三项目二、七;王金凤编写模块三项目六、八;官慧编写模块四项目一;胡一兰编写模块四项目二;钟晨编写模块四项目三。另外,汤杭艳、吴珊共同负责本教材的统稿工作。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参与本教材编写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本教材的编写付出了辛勤努力。同时,我们也感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提供资料和支持的相关机构与单位。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编者参阅了若干相关资料,这里向原作者谨表谢意。
希望这本教材能够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康复护理技术的得力助手,也为康复护理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严谨、完善,但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康复护理人才,推动康复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者
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