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委会
主 编 黄晓霞 何 屹
副 主 编 步雅芸 王 璐 章 程
编委会成员 黄晓霞 何 屹 王 璐 章 程
步雅芸 孙亚军 陈 辉 刘忠奇
叶庆林 胡天杰 袁 辰 窦相鹏
孙 权 罗 玲 乐 欢 郑依霏
沈钰婷
前 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劳动教育锚定方向。文件着重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核心构成,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素养的培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深刻领会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理念,在内心深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坚定信念。同时,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在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中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塑造专注、创新、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全方位提升劳动技能与综合素养。
《大学生劳动教育》共有八大模块,分别为认知劳动与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践行劳动精神、保障劳动安全、捍卫劳动权益、生活性劳动实践、生产性劳动实践和服务性劳动实践。本书特色如下所述。
1. 彰显时代性
本书严格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设计编写,运用“劳动寄语”“劳动讲堂”等创新形式,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红绿蓝”行走的思政课堂体系,既具有广度,又具有深度。
2. 内容彰显湖州文化特色
在理论内容中,“红色”大讲堂、“绿色”大讲堂、“蓝色”大讲堂贯穿始终。在劳动实践内容中,分为生活性劳动实践、生产性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三个部分。生活性劳动实践包括红色非遗劳动(湖州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色低碳劳动(绿色低碳生活实践)、蓝色工匠劳动(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生产性劳动实践包括红色文化劳动(中华老字号老恒和酿造技艺)、绿色环保劳动(桑蚕生产技艺)、蓝色工匠劳动(湖笔制作技艺);服务性劳动实践包括红色铸魂劳动(为社区服务注爱)、绿色生态劳动(为社会公益助力)、蓝色工匠劳动(为乡村振兴献技)。内容安排既彰显了湖州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又与学校“红绿蓝”行走的思政课堂相呼应。
3. 编写体例彰显趣味与创新
在编写体例上,每个项目都设置了学习目标、劳动寄语、劳动启思、劳动讲堂、劳动拓展五大核心栏目。其中“学习目标”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层次引领劳动素养的培养;“劳动寄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开阔劳动认知视野;“劳动启思”通过创设典型劳动案例思考情境,培养学生理性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劳动讲堂”下设“红色”大讲堂、“绿色”大讲堂、“蓝色”大讲堂三大主题,讲授内容兼具学术前沿性和实践创新性;“劳动拓展”聚焦新兴劳动业态、劳动热点、劳动趋势,内容设计富有时代性与趣味性。
4. 案例鲜活、资源立体
本书编写团队实力雄厚,汇聚了学校专职教师、行业协会成员、企业高管、技艺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多元领域专家,汲取了企业的真实鲜活案例,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另外,教材配套资源立体丰富,涵盖课件、习题、微课视频、劳动实践等线上数字化教学资源,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本书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黄晓霞、何屹担任主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步雅芸、王璐、章程担任副主编。黄晓霞统筹协调推进,负责教材整体内容、结构、特色设计;何屹提供编写内容、框架搭建的建议;步雅芸策划整体编写思路。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黄晓霞、乐欢编写项目四、项目五;何屹、孙亚军编写项目一、项目二;王璐编写项目三;章程、步雅芸编写项目六、项目七;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窦相鹏、孙权、罗玲、刘忠奇、胡天杰、袁辰编写项目八;此外,浙江唐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叶庆林、浙江企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陈辉为本教材编写提供了大量企业真实案例;最后,还邀请了湖州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市级传承人郑依霏老师、湖州双林绫绢风筝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钰婷老师对本教材进行指导、审核。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致敬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者能力有限,本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建议,以便我们再版时修改。
编 者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