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建清
定价:6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45450
出版日期:2023.09.01
印刷日期:2023.09.14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特殊犯罪人的心理分析,把犯罪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知识直观化地阐述出来,并提出怎么在生活中预防潜在的风险,对异于常人之处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就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的冲动性犯罪;通过对低静息心率者身体能量的正向发掘,能够将原本可能发生的犯罪风险转化为对竞技体育技能的刺激。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不同寻常之处”,我们不但可以介入,甚至可以挖掘它们的潜力,发挥其正面的超能量。
"刘建清,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中央电视台(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犯罪心理学”主讲人,Bilibili 犯罪心理播主。出版著作《犯罪动机与人格》《犯罪心理探微》《犯罪心理分析》等。"
大家对犯罪心理学的印象,可能更多地来自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如电影《沉默的羔羊》中那个精神病态的心理医生,电视剧《犯罪心理》中神奇的心理专家。当然,大家还会联想到现实中的某起案件,尤其是这些案件中残忍的犯罪者。 那么,犯罪心理究竟是什么? 犯罪心理就是犯罪人内心存在的犯罪动机与犯罪人格,其中的犯罪人格是指驱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认知、情感及外显的行为倾向。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对策的应用学科。 在众多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中,犯罪心理学是其中之一。 自奥地利犯罪学家、预审专家汉斯·格罗斯1897年创立犯罪心理学学科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出现了许多犯罪心理学理论,如精神病理学、犯罪进化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格主义、神经犯罪学等,并已经广泛而富有成效地应用于打击犯罪的司法活动。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犯罪动机的形成,以及各种犯罪人的精神面貌、行为特征。 我在三十年的犯罪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在与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犯罪心理学”)27万注册学员的线上交流、互动中,自然地对于犯罪现象及犯罪人的特殊心理,从感性、理性上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 第一,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邪恶的犯罪人:在明处的或在暗处的,你注意到的或没有注意到的,他们都在那里蠢蠢欲动。无论是有预谋的犯罪还是冲动的犯罪,它们都会确定无疑地给社会及他人带来伤害。而且,是少数的犯罪人干了大部分的坏事。所以,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去研究这些特定人群特殊的心理状态。 第二,先有犯罪心理的存在,才有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是与社会规则强烈...
天生犯罪人:探查神经犯罪学的新证据 1
本能与犯罪:性爱本能的驱使 12
神秘的犯罪情结:爱恨交加的欲望 20
掠夺性犯罪人:进化中的冷血捕食者 25
低静息心率:潜在的犯罪风险指标 34
青春期犯罪人:青春期危机的狂妄冒险 39
ADHD:神经发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驱动力 47
校园暴力:疯狂的报复53
高中生弑母:愤怒积累的火山爆发 64
少年的情绪化反抗:极度追求自尊与个人英雄主义 68
亲妈虐待亲生女儿:情感创伤的病态宣泄 72
犯罪实验:集体的疯狂 76
天才的疯子:反社会人格者的狂欢 86
强奸:性欲的暴力表达93
恋童癖犯罪者:性欲倒错的恶魔 102
怪癖的犯罪人:成瘾的魔鬼 108
纵火犯罪人:内心欲望的纵情释放 116
测谎技术:千谎百计现原形 122
犯罪心理画像:追踪犯罪者的影子 131
投毒者的心理画像:隐蔽的攻击者 140
复仇的自杀者:报复与自我毁灭 145
目击证言的可靠性:眼见的未必真实 150
软审讯:尖锐交锋的心理较量 158
犯罪风险评估与处置:预知潜在的犯罪者 177
弑母:极度危险的精神病态 190
弑妻七宗罪:嫉妒与病态控制的欲望 196
狂暴的杀人者:家庭暴力的祸根 206“开膛手杰克”:标准的冷血杀手 211
爱德华大夫:意乱情迷与犯罪行为 216
邦迪:英俊的冷血杀手220
猫鼠游戏:高智商、高情商的犯罪 225
窥探:极度危险的病态人格 229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