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2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66269
出版日期:2008.01.01
印刷日期:2008.01.11
图书责编:张占奎
图书分类:零售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是一个客家血缘村落。元代末年吴氏家族在此定居繁衍传世。本书通过对培田村全面、细致的分析调研、建筑测绘,系统地展示了其较完善的路网水系,堂皇华丽的大小宗祠,型制丰富的宅院大屋,享誉一方的书院学馆,穿村而过的商业街,以及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鲜为人知的轶事传说。培田是个小村,也是封建宗法制社会的缩影。培田的建筑类型基本上囊括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内容,反映出家族建设和村落发育的成熟,也反映出吴氏宗族势力和经济实力的强盛。 本书从培田村落建筑入手,通过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公共设施、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居住建筑型制的变化,来探究一个封建宗法制社会下的村落建设发展的特点。本书提供了第一手的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资料,可供广大建筑学、人文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历史、乡土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2000年3月,我们在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乡土建筑调研时,当地文物局干部就告诉我们:福建省连城山青水秀,那儿有个培田古村,环境优美,至今保存很好,你们真该去看看。当时因工作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去培田村就返回了学校。有一天,三联书店一位摄影师来到学校,他带来了一些幻灯片。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询问保存这么完好的古村落在哪儿时,这位摄影师认真地告诉我们:不错吧!这就是我想推荐给你们去做研究的——连城培田村。大家顿时兴奋起来。以后又有不少朋友向我们推荐培田,报纸杂志上也陆续见到了一些介绍培田古村的小文章。从此,培田村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并把它列入乡土建筑研究计划中。然而,由于经费问题,时隔三年之后,培田古村的研究工作才在连城市冠豸山风景旅游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开始。 2003年3月2日傍晚,我永口学生一行11人下了火车,到达连城冠豸山脚下。管理中心主任罗炳州建议我们第二天先参观连城著名的冠豸山风景区,然后再去培田。但我们的心早就飞到了那个惦念已久的古村落,我们谢绝了主任的建议,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副主任揭业民的陪同下,驱车赶往培田村。 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山区,县城坐落在一个高山环绕的小盆地中,盆地中有著名的冠多山。车子出了县城,向西上了319国道(319国道的前身是1934年开通的龙岩至瑞金的龙汀公路)进入山间。连城到培田村有35公里路程。在公路未开通之前,从连城到培田村,须走汀(汀州)连(连城)古驿道。虽然距离只有17公里,但山势陡峻,令人望而生畏。明代徐日都曾慕名到培田一游,晚上在《宿吴家坊书怀》中描写了当时历尽坎坷的情景: 晨入宣河里,...
第一章 客家祖地——闽西 5
第一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6
第二节 独特的文化背景 13
第二章 崇山峻岭中的培田村 18
第一节 避乱定居 20
第二节 培田村落的建设史 24
第三章 培田村文明发展史 32
第一节 文武并重 教育为先 32
第二节 商贸致富 缙绅世家 38
第三节 乡间生活 43
第四节 培田与历史名人 46
第四章 村落环境与风水堪舆 49
第一节 培田的山与水 49
第二节 选址与堪舆 54
第三节 外围环境的建设 67
第五章 村落的结构布局 77
第一节 村落发展与演进 77
第二节 水圳、水井和水塘 79
第三节 村内街巷体系 86
第六章 宗祠建筑 92
第一节 宗祠制度与渊源 92
第二节 培田宗祠的发展历程 95
第三节 宗祠类别与层次 98
第四节 宗祠建筑的形制 106
第五节 宗祠的基本功能 127
第六节 宗族组织及管理措施 134
第七章 居住建筑 147
第一节 建筑类型的演变 147
第二节 居住建筑的形制 150
第三节 住宅主要部分的组成及使用 169
第四节 花园式住宅 182
第八章 文教建筑 189
第一节 学塾、学堂和书院 189
第二节 各类专业学堂 202
第九章 商业与商业建筑 207
第一节 义和圩集 207
第二节 村中商业街 210
第三节 商业建筑类型 212
第十章 各类公共建筑 222
第一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