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戴猷元、余立新

丛书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列教材

定价:85元

印次:3-7

ISBN:9787302226857

出版日期:2010.08.01

印刷日期:2021.12.28

图书责编:袁琦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材,在清华大学多个系所使用多年。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和蒸发等6章,书末有26个附录; 下册包括传质分离过程概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干燥、吸附分离、膜分离和其他分离方法等9章。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可与《化工原理习题解析(上、下册)》配套使用。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原理》(1992)及《化工原理》第2版(2002)已由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及十余所兄弟院校使用多年,反映良好。1997年,《化工原理》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工类)。2005年,《化工原理》第2版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科发展需要及“化工原理”课程讲授的要求,第3版对部分内容做了进一步修订。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其主要内容是讲授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化工原理》遵循“掌握基本原理、突出过程强化、激发交叉兴趣、增强创新能力”的讲授逻辑,内容体现掌握基本理论与激发创新意识并重,既突出基本理论,又重视联系实际、丰富工程性内容,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引导学生从掌握基本原理出发,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化工原理》将化工单元操作按照过程共性归类。以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传热及蒸发操作; 以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吸收、精馏、萃取、干燥、吸附、膜分离和其他分离方法等单元操作。《化工原理》除了强调流动、传热、传质等概论方面的描述外,还注意引入过程强化和新型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等内容,并通过思考题或讨论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材可读性强,易于自学。 《化工原理》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和蒸发等6章,书末有26个附录; 下册包括传质分离过程概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干燥、吸附分...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7传质分离过程概论

7.1传质分离过程

7.2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

7.2.1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

7.2.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7.2.3质量比与摩尔比

7.2.4气体的总压与组分的分压

7.3传质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

7.4传质分离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7.5传质分离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7.5.1单级接触操作和理论级的概念

7.5.2并流接触操作

7.5.3逆流接触操作

7.5.4错流接触操作

7.6分析、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两种方法和两类设备

7.6.1分级接触式设备

7.6.2微分接触式设备

7.7传质分离过程的动力学

7.7.1单相中物质的传递

7.7.2两相间的传质

习题

符号说明

8吸收

8.1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

8.1.1气液平衡关系

8.1.2亨利定律

8.1.3用气液平衡关系分析吸收过程

8.1.4吸收剂的选择

8.2吸收过程机理和吸收速率方程

8.2.1双膜理论

8.2.2吸收速率方程

8.3吸收塔的设计与计算

8.3.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8.3.2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8.3.3塔径的确定

8.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8.3.5理论级数与塔高的计算

8.3.6吸收的操作型计算

8.4吸收系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8.4.1吸收系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的实验测定

8.4.2经验公式

8.4.3特征数关联式

8.5其他类型的吸收

8.5.1高浓度气体吸收

8.5.2化学吸收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9蒸馏

9.1气液平衡

9.1...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