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

作者:任建明

定价:35元

印次:1-2

ISBN:9787302190233

出版日期:2009.01.01

印刷日期:2010.04.08

图书责编:周菁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讨论了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问题、反腐败战略框架模型以及一些专门领域的反腐败实践内容。本书较为集中地收入了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的核心团队成员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制度预防腐败理论框架、预防腐败战略有效性模型、惩治腐败战略有效性模型,均为该中心成员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以作为高校廉洁课程教育与纪检监察、反贪工作人员培训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供理论研究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参考。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3世纪亚述文明行政中心就有官员或王族成员贿赂腐败行为的档案记载。中国古代典籍《尚书·吕刑》记录的是西周时期的事情,其中“五过之疵”中的“惟货”,即指官吏接受贿赂。由此可见,腐败行为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三千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后就从未被彻底根除过。根据透明国际组织(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07年9月发布的最新一次腐败印象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CPI),在全球受到评估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真正可以称得上反腐败成功(CPI得分超过8分)的国家和地区不过15个,而腐败严重(CPI得分在25~5分之间)或极端腐败(CPI得分低于25分)的国家和地区却有132个。这就是说,腐败不是部分国家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尽管腐败现象存在了三千多年,反腐败的历史也几乎同样久远,但关于腐败和反腐败的学术或理论研究却不过二三百年的时间。由于腐败和反腐败的复杂性,研究还亟待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下去。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1月,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纯民间的腐败与反腐败研究机构。该中心以“华政清廉”为使命,以期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并重的研究工作,为实现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廉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书以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中心自成立以来即着力创建的制度预防腐败理论框架为基础,分上、中、下三篇组织本书的内容体系。本书上篇集中讨论的是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问题,包括腐败的定义和分类,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腐败行为的后果和本质特征,腐败程度(Leve...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篇 腐败与反腐败概论    

第一章 腐败的定义与分类 / 3    

一、 定义腐败的意义 / 3   

二、 理论定义 / 5   

三、 法律定义 / 11   

四、 腐败的分类 / 21    

第二章 腐败的原因 / 30    

一、 国内外学者对腐败成因的研究 / 30   

二、 腐败产生的主观原因 / 33   

三、 腐败产生的客观原因 / 39    

第三章 腐败的后果和特点 / 48    

一、 腐败后果的研究综述 / 48   

二、 腐败的经济后果 / 51   

三、 腐败的政治后果 / 57   

四、 腐败的社会后果 / 59   

五、 腐败行为的特点 / 63    

第四章 腐败程度的测量 / 72    

一、 测量腐败程度的作用 / 72   

二、 腐败程度测量的数据来源 / 72   

三、 腐败程度测量方法的分类 / 73   

四、 国际上有关腐败程度测量指标 / 74   

五、 我国理论界对腐败程度测量的研究 / 80    

第五章 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概述 / 82    

一、 寻租理论 / 83   

二、 委托—代理理论 / 89   

三、 反腐败战略理论 / 94   

四、 透明国际组织的国家廉政体系框架 / 97  

五、 机制设计理论 / 99   

 第六章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 / 102    

一、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概述 / 102   

二、 对于腐败的解释 / 108   

三、 对于反腐败的建议 / 110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