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实验指导将原属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归并和融合,在注重验证基本原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删除了部分已经被临床检验淘汰的实验,做到了基础结合临床。补充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有助于从源头上培养医科大学生树立生物安全的观念。

教育部于1997年进行了学科归并,将原来的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归并为病原生物学,随之不同版本的《病原生物学》教材相继问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发展。《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是根据当前学科建设和发展需求,为适应病原生物学医学本科实验教学而编写。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且逐渐应用于临床,而传统的医科类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往往注重验证基本理论和原理,因此亟待对基础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 本实验指导将原属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归并和融合,在尊重原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改进: 注重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本实验指导中,尊重微生物和寄生虫实验个性特征的同时,将二者共同的实验内容部分汇总,总结出了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章节,减少了篇幅。 在注重验证基本原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删除了部分已经被临床检验淘汰的实验,做到了基础结合临床。 补充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有助于从源头上培养医科大学生树立生物安全的观念。 本实验指导是由兰州大学、广西医科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西藏大学四所大学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共同完成。适用于临床、预防、口腔、检验、影像、麻醉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 由于作者的能力所限,教材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 编者 2012年2月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篇医学微生物学

第1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病原微生物分类及安全防护

级别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防护

三、生物安全标识

第2章细菌的形态检查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

保护

二、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三、细菌的革兰染色

四、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观察

思考题

第3章细菌的生长与代谢

一、细菌培养基及制备

二、细菌的接种技术及培养物的

观察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检查

五、数字编码鉴定技术

思考题

第4章外界因素对细菌代谢的影响

一、微生物分布检查

二、物理因素对细菌代谢的影响

三、化学因素对细菌代谢的影响

四、噬菌体裂菌试验

思考题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的形态变异

二、细菌的HO变异

三、细菌的SR变异

四、细菌的耐药性变异(R质粒接合

传递试验)

思考题

第6章病原菌致病作用及动物实验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接种

二、肺炎链球菌致病性

三、细菌侵袭性酶的侵袭作用

观察

四、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及内毒素

检测

五、外毒素致病和抗毒素中和

试验

思考题

第7章病原性球菌

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

二、病原性球菌血平板培养物

观察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

四、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五、脓汁标本中病原性球菌的分离与

鉴定

思考题

第8...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