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江沿、孙雅玲、黄锦明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

定价:65元

印次:1-6

ISBN:9787302302520

出版日期:2012.10.01

印刷日期:2020.08.11

图书责编:刘志彬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教材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知识,理论框架明晰,逻辑脉络突出,便于读者掌握课程内容;新颖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数据资源,反映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中最新的发展动向,在内容安排和分析角度上尽可能具有前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吸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特别注重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和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实践的紧密联系,针对性更强。本教材中特别设计了“典型案例”、“研讨案例”(供学生专题研讨), “延伸阅读”等栏目,力求实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与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并重的专业培养目标。本教材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的三名编著者均为副教授,分别毕业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其中两名硕士,一名本科学历,均为从事多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评价较好。尤其是在近几年浙江万里学院的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中,均承担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大胆探索适合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第一编著责任人江沿副教授从教27年,获得过多项教学奖励,近五年来参加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排名第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网络课程获第八届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排名第三),参与浙江省和宁波市等学术课题7项,在《经济纵横》、《中国农村经济》、《企业活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均为独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不断显露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今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复杂。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国际经济秩序加速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变化和国内基础条件的进一步成熟,都将为我国经济合作事业提供新的契机,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进入减速调整期,国内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再加上这些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粗放型的对外经济合作增长方式、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资利用效率低下等,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对于日趋多样化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方式,迫切需要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本书着重围绕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问题,通过对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和合作方式的诠释,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具体实践,分析我国和几个经济大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使读者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使用。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使教材为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根据这一基本精神,在本书中,我们特别设计了“典型案例”、“研讨案例”(供学生专题研讨)、“延伸阅读”等栏目,力求实现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与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并重的专业培养目标。 ...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国际经济合作前言第1章 导论1

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

一、 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1

二、 国际经济合作的内涵1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3

一、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3

二、 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4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国际经济合作6

一、 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种类6

二、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及其原因8

三、 生产要素从国际间接流动到国际直接流动是一个过程12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13

一、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和初期阶段14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14

三、 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18

典型案例19

本章小结20

复习思考题21

延伸阅读21

第2章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25

第一节 国际分工理论25

一、 传统国际分工理论25

二、 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26

三、 当代国际分工理论28国际经济合作目录  第二节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30

一、 国际相互依赖的概念30

二、 国际相互依赖的主要理论30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34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34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4

第四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40

一、 垄断优势理论40

二、 内部化理论43

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45

四、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47

五、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48

六、 小规模技术理论50

七、 技术地方化理论52

八、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53

第五节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55

一、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的产生55

二、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的发展56

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